下载手机汽配人

常州新北区建设新农村要自己出钱吗

提问者:网友 2018-03-21
最佳回答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近年来,常州市新北区围绕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专项行动和争创“三清一绿”、“五化三有”达标为重点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至2008年底累计投资4811万元,对全区14个行政村实施“村庄整治、三清一绿、五化三有”工程,经市验收,有11个行政村169个村民小组达标。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行和基层行政村的高涨热情,2009年又有15个行政村179个村民小组积极申报新农村建设工程。为确保新农村建设成为深入民心、普惠农民的实事工程和利民工程,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应如何推进呢?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当前应抓好六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推进新农村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从调查情况看,推进中必须消除几个误区,形成同一认识,充分发挥镇、村、组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地,推进才有力度。一是认识上的偏差。开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第一任务,生活富裕是目的和落脚点,但好多行政村,尤其村民小组仅仅把工作的重点局限在村容整治上,以致不少群众误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民集中居住。二是基层干部积极性不高。新农村建设工作事务多,难度大,责任强,既要筹集资金,又要挨家挨户做工作,部分基层干部缺乏热情,积极性不高,疲于应付,工作难以创造性开展,行政村“等、靠、要”的意识比较严重,过多的依赖于区镇补助。三是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民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由于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行政村大多是经济薄弱村,加之极个别村干部认识不够、宣传不到位,以致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容、措施不明确,出现个别农户不配合,甚至有要挟现象。四是建设配套资金投入不足。部分行政村经济客观上确实困难,但按试点村每户4000元的做法(其中区补3000元、镇补1000元)基本可以解决所需经费,然而不少镇、村把应由本级承担的道路修筑、市民广场、文体活动场的建设所需费用也纳入其中,导致其他项目的经费十分紧张,甚至难以维持。 二、量力而行,务求实效,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要充分认识建设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从实际出发,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入手,不搞盲目攀比和举债建设。2008年已验收的11个行政村中,应建设村民小组261个,7305户,实际建设169个村民小组,3701户,总投入4811万元。其中,市级以奖代补220万元、区级应补1342万元、各镇级应补337万元、各行政村出资1260万元、捐筹336万元、其它259万元,累计3754万元,资金缺口1057万元。11个行政村(新华村未统计在内)中有7个行政村负债,统计资料反映负债1155万元。 2009年统计上报建设整治的行政村15个,涉及村民小组333个,14861户,经初审,原则同意整治179个村民小组,8483户,尚有6378户待下年继建。另外,还有92个村民小组3604户积极申报开展整治工作,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尚未批准。2009年需浇筑道路42万/m2、村庄绿化18.8万m2、清淤31.5m3、涂白墙面17.2万m2、改厕898个、新建垃圾箱142个、活动室等,总投入达4900万元。今年需建设的8483户,按标准补贴区级应补助2545万元,区政府当年安排1000万元,区缺口1545万元,镇级应补助848万。按总投入4900万元,区补2545万元、镇848万元、村自筹、社会赞助、企业捐款、村民捐助共计1101万元,尚有缺口406万元,15个行政村因此平均负债27万元(虽是理论测算,但值得推敲)。 所以,根据全区申报的状况,面对如此大的资金缺口建设,我们开展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一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开展整治行动,不可一刀切。二是通盘考虑、分步实施,充分体现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逐步推进,不搞“大呼隆”和“同步走”。三是从农民热切盼望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等见效最快的事情抓起,提倡选择道口、路口及基础扎实,条件较好的村民小组先行。四是镇级新农村建设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到位,行政村不能凭热情、拍脑袋负债建设,凡负债建设一律停止。 三、统筹兼顾,结对挂钩,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新农村建设最需要解决的是基础设施,最直观的是农村道路和水利基础渠系改造。目前申报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高涨的重要因素,是新北区相当一部分自然村落尚未真正完成通达工程,有的自然村落出门还是石泥路,个别地方还是泥路,都想利用新农村建设解决出行难问题。虽然要求不负债建设,但个别行政村认为,反正为百姓办事负债,区镇二级只顾面上的大事,村组要解决出行难,只能负债办事。所以新北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还须关注偏远村庄的整治工作,如春江镇圩塘百丈与江阴交界的行政村、新桥镇的城中村以及丹阳交界沿线孟河、西夏墅边缘村庄整治。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是资金制约。兄弟市区的做法是实行村企挂钩、结对共建,有效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借鉴成功经验做法,建议:一是明确村企挂钩或镇企挂钩,结对共建,在不增加企业负担情况下,研究具体措施办法。二是区级机关继续实行蹲点挂钩,做到有钱出钱,无钱出点子,从而使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区镇合一的思路发挥的更加理想。三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扶持力度,建议提高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工资、经费的比重,提高基层同志的积极性。 四、迎合大局,发展产业,借势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工作推进中,村级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提升往往被忽视。现有的状况是:村级集体企业改制,产业层次的发展空间小,村村冒烟、处处办厂已经不存在,原有村级收入渠道萎缩,新的增收来源艰难,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既要提高形势分析能力,也要用新思路解决问题:一方面是要迎合大局,借助外力,用就地生财,促进镇村工业经济发展。一是可借助北部新城开发或京沪高铁、常泰高速、新孟河的建设,以地生财,增加村级经济积累。二是整合资源、合作拓展,通过规划调整,把原有资源整合,改扩建厂房,引进项目发展企业。三是借助城市建设东风,以资源吸引项目,以项目吸引人才。另一方面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一是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之路,寻求适合本地发展的农业产业、产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以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土地流转问题,走集约发展之路,促进农业增效。三是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大力引导农民走农业合作之路,积极鼓励农村基层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经济能人创办农业合作组织,由点到面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用工业经济的发展理念拓展农业经济发展思路。 五、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民本推进新农村建设 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他们是直接的建设者、受益者、管理者和维护者,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发展农村经济、发挥资源优势的最佳途径,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明智之举。从新北区现状看,应加强四个方面的培训:一是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先进思想观念,倡导良好道德风尚,以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乡镇农技部门要借助院校、科研单位技术力量,分类分批分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促进科学种田,提升农业产业、产品档次。三是加强信息化应用技术的培训,发挥信息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农民利用网上信息,实现农技咨询,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四是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就业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六、完善机制,“建管”并重,长效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北区新农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所属地区行政村、民风和文化层次不同,验收达标11个村的管理差距非常明显。新农村建设要确立以城市化的理念抓管理,建立村容村貌保洁的长效机制。具体要求:一是硬件设施配套要到位,重点建设垃圾箱,使垃圾的村收集镇转运有固定的场所。二是健全队伍。根据自然村分布状况和交通条件现状,建立稳定的清运保洁队伍。三是经费保证。为保障清运、清扫人员的工资待遇,根据兄弟地区的经验,建议实行三级负担的办法(即区、镇、村以4:4:2比例),政府出资部分应纳入公共财政的预算之内,以体现公共财政民众共享的原则,行政村以每户一年150~200元计算筹集。四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结合实际,出台检查、奖励办法和督查制度,明确清扫、清运的时间和标准,明确地段负责人等等,以制度约束管理人。五是加强督查。要把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各项措施的建立,以数字化办法进行检查评比考核。六是加强宣传。易旧俗、树新风,新农村要有新风气。调查中不少农民认为农村中还存在一些陈规陋习和不文明现象,希望行政村会要集中村民们的意见,制定符合实际、能治“坏习气”的《村规民约》。
回答者:网友
产品精选
搜索问答
还没有汽配人账号?立即注册

我要提问

汽配限时折扣

本页是网友提供的关于“常州新北区建设新农村要自己出钱吗”的解答,仅供您参考,汽配人网不保证该解答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