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预测2018:新合资潮能否再现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18-01-08
新合资公司,江淮大众,众泰福特,上汽奥迪

2017年诞生的诸多合资公司打破了多个规则和惯例,开启了汽车新合资时代,是否能延伸至2018年?

论汽车合资,2017年或许是仅次于1984年的重要年份。若论数量和种类,比1984年还要多很多。

这一年成立的汽车合资公司有:江淮大众、众泰福特、长城御捷、广汽蔚来、领克、华晨雷诺,而最吸引眼球的上汽奥迪历时一年多仍没有下文。

更重要的是,上述新合资公司几乎每成立一家就打破了一项规则和惯例,开创了全新的行业格局与未来空间,这在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史上都颇为罕见。

我们逐一来看。

江淮大众

新合资公司,江淮大众,众泰福特,上汽奥迪

大众江淮打破了“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这一铁律,大众成为1984年中国开放汽车合资以来首家拥有三个合资伙伴的外资车企。

江淮和大众2017年6月1日签署合资协议,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在政策上追认了其合法性:整车制造在这一版指导目录上仍被列为限制外资投资的产业,但纯电动汽车例外。

这是中国政府和汽车管理部门为推动电动车大业所做的又一项实打实的鼓励和支持。

不得不提的是从1985年成立上海大众,到第一个把豪华车带到中国,再到成为新能源合资的破局者,大众在中国屡屡成为吃螃蟹的人,其商业敏锐度、勇气胆识和政府资源非其他外资车企可以比拟。

众泰福特

新合资公司,江淮大众,众泰福特,上汽奥迪

福特众泰打破了汽车业合资只有外企与国企合资这一种模式的惯例,成为首家外企与民企合资的整车企业。

一个是给全行业带来过巨大变革、具有百年历史的全球汽车巨头,一个是背负抄袭恶名野蛮生长的民营自主品牌,众泰福特的结合让很多人感到不解。其直接推动力是双积分政策,管理者在鼓励电动车和鞭策燃油车两条路线上同时加深力度,找到一个新能源积分供给者是许多外企不得不采取的解决方案。

但环视在新能源上有所作为的国内企业,本来数量就及其有限,大多数还会被合资伙伴绑定,而福特的合资伙伴长安自身燃油车销量巨大,新能源积分自顾不暇,根本没有余力顾及福特。众泰是福特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出手晚了可能连众泰都被人抢先。

与江淮大众相似的是,福特在中国已经拥有两家整车合资公司,长安福特和江铃股份,众泰福特也是其第三家。

长城御捷

新合资公司,江淮大众,众泰福特,上汽奥迪

长城御捷是汽车业首家中国民营企业与中国民营企业之间的合资,填补了该合资模式的空白。

长城的动机与福特类似。双积分政策实施后,几乎全部产品为SUV的长城是合规压力最大的车企,没有之一。所以寻找一家能够提供新能源积分、最好还能一起合作电动车的伙伴就是长城的当务之急。离保定250公里的邢台是长城最容易抓住的盟友。

需要指出的是,御捷不只是很多人印象中的“低速电动车领军企业”,低速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两块业务早已分开布局:低速电动车划归到河北御捷时代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由河北御捷车业有限公司承担。

新能源汽车板块,御捷在2014年底御捷就取得了6字头资质。2017年7月,御捷首个7字头产品YGM7000BEV进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98批)公示,终于获得7字头(小轿车)生产资质。

广汽蔚来

新合资公司,江淮大众,众泰福特,上汽奥迪

2017年底成立的广汽蔚来是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第一次与造车新势力创业企业间的合资。它不是为了应对政策合规而得不得做的产物,是应对未来行业走向的主动出击的联合。这这一点来说,广汽蔚来也是一个异类。

合资公司规划总投资 12.8 亿元,注册资本 5 亿元。股比广汽45%,蔚来 45%,创业团队 10%。可以看出,广汽蔚来也是混合所有制的探索。

领克

新合资公司,江淮大众,众泰福特,上汽奥迪

2017年8月,沃尔沃入股领克,让原本是吉利旗下自主品牌的领克一跃成为中瑞合资公司。这也是中国汽车界最特殊的合资公司:合资双方的母公司是同一家中国公司。

问题来了,为什么2017年会扎堆出现合资潮?反映出什么趋势?新一轮合资潮在2018年会不会延续?

首先,这是全汽车产业链的利好消息,管理者对汽车产业的支持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是对外资、国资、民资三类资本一视同仁、共同主持。

对外资,取消了两个合资伙伴的限制,在新能源领域可以再起炉灶。面对新形势,大型跨国车企都在积极谋变,做新一轮的布局。

对国资,催生了国企与国企、国企与民企间的合资合作,提供了混合所有制等形式的探索土壤,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对民资,行业准入门槛大大降低,已拿到发改委资质的15家新企业中9家为民营资本。这与20年前民营企业拿不到准生证只能高呼“请国家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的悲情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管理者对汽车业变革方向有着清晰认知,政策导向一目了然。

2017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从顶层设计上为中国汽车业规划好了发展路径。

规划提到“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对汽车的这三个定位甚至比很多企业都超前和清晰。

规划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这句话也是顶层设计对中国汽车业的期望和目标,能够解释一些列政策措施的出发点,也能解释新合资潮的原因。

既然是中长期发展规划,政策延续性能够得到保障,而新合资潮未来能否延续下去,取决于企业的敏锐度和还剩多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