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专访杜宁:雷诺开始向中国抛出采购大单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5-12-13
  “我们的主要业务就是在中国寻找在本土生产并致力于将业务拓展到全世界的合格供应商;提升本地分包商成为雷诺的一级供应商;具体对采购项目的执行等。总之,雷诺采购部已经把中国视为主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国。” 

  在采访杜宁之前,我重又看了一遍法国著名记者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写的《中国改变世界》这本最近轰动西方的书。   
  
  
埃里克在书中写道,“汽车是通向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经之路”。曾在中国采访了30年的埃里克,亲历了中国的变化,他在书中说,对于世界上的大汽车制造商来说,如通用、丰田、雷诺-尼桑等来说,“中国进入汽车文明时代无意识自汽车发明以来最重要的事件。”我想,作为同时法国人的杜宁,又长期在汽车业里工作的专家,不会没有这方面的感受。尤其是作为同盟企业的尼桑在中国的成功也许体会更深。 

  今年5月,法国雷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在上海成立,杜宁出任首席代表。上任伊始,他最先向本报发出邀请对其进行采访。我们想,这或许与卡洛斯的中国战略有关。埃里克在他的书中说过,“在过去的1/4的世纪里,世界改变了中国。今天,中国正在改变世界。” 

  这是历史的潮流。汽车也一样。 世界汽车离开了中国, 还能有现在这样精彩吗?“不在中国取胜救灾世界败北。”这几乎了世界汽车巨头们的共识已是不争的事实。 

  于是,雷诺来了, 不仅要生产整车,还要在中国采购零部案件。 从杜宁的介绍中获悉,雷诺已经开始向中国抛出采购零部件大单的计划。 

  选择上海的理由 

  上海在法国人的眼里并不陌生。这里不仅有许多法国建筑,还有许多法国的人文遗迹。在今年的中法文化年中 ,除了文化交流成了中法之间的大事外,法国在沪的投资也进入了丰收的季节。在此背景下,雷诺进驻上海似乎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杜宁说,雷诺在沪设立代表处实际上是在做零部件的采点工作。他说,雷诺每年有200亿欧元的零部件采购计划, 以前的海外目标主要是日本、墨西哥、加拿大等国家, 现在开始关注中国。理由很简单,大批的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都来到中国,成立了合资企业。 从当前中国生产的整车质量上可以看出,零部件水平并不低,有的还出口。 尤其是上海,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零部件供应商, 是事实上的中国零部件的重要生产基地。 

  杜宁的分析没有错。 中国零部件的精华集中在上海,这是与上海严格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的“汽车产业政策”要求去做分不开。其实,世界汽车巨头在上海设立采购中心并非雷诺一家,先前的通用和丰田以及其它的汽车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上海启动。 

  “如果马可波罗最近几年定期来到上海来,他一定会对这个城市的变化感到吃惊。不夸张地说,这种变化就是正在脱变中的整个中国经济的最好写照。” 

  这是每个关心中国的人所感觉的真实。 

  杜宁说,上海与巴黎并不遥远。 这里的变化在巴黎能够感觉得到。 而在上海又能看到整个中国汽车业的变化,这对于我们来说,来的并不晚,正赶上了汽车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机遇。 

  建立渠道是关键 

  “现在中国汽车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500万辆,其中轿车的产能是300万辆。”杜宁说, 实际上这是一个保守的数据。 

  从官方公布统计的数据来看,中国在未来的几年里零部件的市值要达到1600亿元(其中包括售后市场),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已经意识到汽车零部件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的作用和地位在逐年提升。这与汽车零部件的进步是很难分开的一种事实。 杜宁说,我们在中国采购的关键并不是简单地采购,而是要建立采购的渠道,建立网络,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 

  据杜宁介绍,雷诺在中国的采购标准是国际标准。从原材料、工艺、质量、规模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他说,在中国采购的零部件质量与欧洲是一样的。在中国我们不仅公布要我们的采购计划,还要进行考察,严格的筛选, 是有一定的要求和条件的。 

  从专业的角度看, 要成为雷诺的供应商还是要经过很多评估的程序,对国内零部件企业来说是一个不低的门槛。对于低附价值的产品和难以运输的产品,都不是采购的重点。 按照杜宁的说法,我们要的是有价值的零部件。 

  在这里,杜宁强调,我们不是简单地为了降低采购成本,首先是好的产品,其次是建立渠道,再是规模。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并不占优势, 原因是成本不低,大多数是用国外的机器设备生产的, 原材料和人工也不便宜,但我们看重的是,中国的零部件正在向规模化发展,会有很好的前途。从现在起 ,我们就要意识到这一点。 

  融合中国汽车业 

  “预计中国在2006年的零部件出口将达到100亿美,而日本、墨西哥、加拿大等 ,每个国家的零部件出口都在300万至350万美元之间。 ” 

  从杜宁提供的信息来看,未来中国零部件出口将是一个要比整车出口还要看好的重要市场。 作为在雷诺工作了近30年的杜宁十分清楚地意识到,未来世界汽车零部件的走势中国将会是新崛起的国家之一。他说, 去年中国的轿车产量就突破了200余万,今年还会上升,到2010年,突破800万辆不是很难的事。由此可见,作为汽车产业基础的零部件肯定是一个优先崛起的行业。他说, 选择中国优秀的供应商作为雷诺的合作伙伴即实现是的需要也是战略上选择。 对中国零部件企业来说,这也是一次机遇,可借助雷诺的采购平台进入国际市场。 

  我们看到,雷诺公司现在每年的产量是250万辆,拥有6505家供应商,其中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577家。 

  “站在这样的平台海选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对雷诺将意味着什么? ” 

  对于我们的提问,杜宁说,“这是基于中国零部件的成长性和这一地区的发展,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 融合中国汽车也如同世界如何中国经济一样,这是一种趋势。” 

  他坦言,对公司大的决策我不清楚,但我明白,中国的零部件是有潜力的,尤其是那些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本身在国际上就是一些著名汽车企业的供应商。 我们的主要业务就是在中国寻找在本土生产并致力于将业务拓展到全世界的合格供应商;提升本地分包商成为雷诺的一级供应商;具体对采购项目的执行等。总之,雷诺采购部已经把中国视为主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国。 

  “在中国的竞争将决定今后几年在世界汽车工业的领头羊。” 

  这是通用公司总裁瓦格纳预言。 

  从近几年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特征来看,这种趋势已经浮出水面。同样,在成功取得日产扭亏为盈之后的卡洛斯,则成为继艾克卡之后的又一位产经英雄。在他日产复苏计划中最得意之笔就是“产品是第一主义”,其次就是获得了“成本杀手”的雅号。由此我们不难看到,雷诺的身影也如同日产一样开始在中国渐渐走来。但值得关注的是,当雷诺抛出采购大单时我们的零部件企业是否有能力接牢,搭上这艘大船? 

  从考察的情况来看,杜宁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