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新闻分析:中国客车海外“整体口碑”怎样树立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7-04-17
  2007年3月1日起,对汽车整车产品(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底盘及成套散件)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同时对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实行出口资质管理,对汽车出口经营企业实行生产企业授权管理。  

  11月26日,在多哈亚运会新闻中心班车停车场,几名记者正准备乘坐班车前往体育场馆。 

  新华网北京4月15日电(记者南辰)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等5部委从2007年3月1日起,对汽车整车产品(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底盘及成套散件)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同时对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实行出口资质管理,对汽车出口经营企业实行生产企业授权管理。记者近日在国内客车龙头企业采访时了解到,业内人士认为,政策针对一些投机的汽车出口贸易商建立起有效的门槛。下一步,应当针对小企业提高门槛,如具体规定在国内市场年产销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出口,保证客车出口企业有实力在售后服务等方面长期投入,在海外树立中国客车的良好“整体口碑”。 

  中国客车出口海外,售后服务是决定品牌长期美誉度的要素。客车作为生产资料,其售后服务的保障需要很大投入,如在海外市场长期派驻技术人员、及时提供充足的零配件等,没有实力的小企业很难承担。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海外市场总监秦扬文介绍,有的中国客车企业在海外市场把客车出口作为“一次性贸易”看待,而不是把客车作为有生命周期的生产资料看待。这样,他们在计算成本定价格的时候,每台就会压下来1万美元左右。而宇通的算法是按照5年至8年生命周期计算成本,包括很高的售后服务成本。那些把客车出口看成“一次性贸易”的企业,对中国客车整体品牌的杀伤力非常大,恶性价格战还对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造成了干扰。 

  中国客车口碑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针对海外市场进行适应性改进,这也需要出口企业有足够的实力。秦扬文介绍,客车是个性化定制的产品,每个地区的路况、法规、气候都不一样,使用的橡胶件、电线等也不一样。因此,有实力的大厂家会在看不见的地方做很多投入。绝大部分小企业都不具备这种耐心和实力,把在国内卖的客车换个发动机直接出口,外表看不出来,但肯定要出质量问题,影响中国客车的“整体口碑”。 

  由此可见,适应性开发和售后服务体系,都是要花钱、花精力、有耐心才能做到的,实力弱的小企业根本不可能具备条件。如果不从国家政策的高度进行规范,砸中国客车的牌子是必然的。着眼中国客车出口的长远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国内客车零部件产业应加速升级换代。例如,提高满足欧Ⅲ、欧Ⅳ排放标准客车发动机的生产能力,特别是欧Ⅳ排放发动机和客车自动变速箱,要尽快改变依赖进口的现状。 

  价格优势显现 中国客车出口激增 

  但昨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上,记者获悉,中国客车业在侵权争端中,仍然出口旺盛。较多的客车企业高层表示:一旦走过知识产权争端阶段,拥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中国客车企业,将成为国外客车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在莫斯科克洛库斯展览中心,上海汽车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沈阳华晨金杯汽车、东风汽车、奇瑞汽车等纷纷在展厅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俄罗斯观众的目光。 

  在东风汽车展台,摆放着被称为“东风莲花”的中巴、“东风金霸”的3吨卡车、“东风之星”的1.5吨卡车和“东风锐骐”的越野车,不断有俄罗斯人打开车门,上车试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风汽车2005年首次进入俄罗斯,去年销售了300辆,今年的目标是10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