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马纯济制造重卡变局 谭旭光整车梦终结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9-11-02
  潍柴动力掌门人谭旭光近来有些无法安宁。先是陕西重汽谋求独立,现在又是老对手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的突然来袭,这一切都让他的“重卡黄金产业链”梦想面临断裂之险。 

  近日,以中国重汽与曼公司的合作事件为标志,蔓延在山东省两家重卡巨头——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争夺行业资源与产业链打造的战争已经全面展开,而谭旭光在这场大战中显然要略逊一筹。 

  曼公司牵手中国重汽 

  与世界第三大重卡公司德国曼公司(简称曼公司)的合作10月7日正式启动,让中国重汽集团的高管们甚是兴奋。 

  此前曼公司相继与技术合作伙伴陕汽集团、潍柴动力等企业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谈判,由于陕汽和控股陕汽的潍柴动力之间的利益分歧,谈判一直没有结果。最终促使曼公司转向了中国重汽。由于双方约定的排他性原则,曼公司与陕汽集团之前的技术合作将终止。 

  “中国重汽的发动机无论怎么包装,也达不到欧洲80分贝的噪音标准。”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总裁蔡东对本报记者说,“国内基于斯太尔欧Ⅱ升级而来的发动机,虽然经过欧洲技术公司的再次开发,可以满足欧Ⅲ或者欧Ⅳ的排放标准,但是毕竟不是最新产品平台。” 

  显然,这一次曼公司成了中国重汽的拯救者。 

  “曼公司将授予中国重汽一项有关完整TGA卡车、符合欧Ⅲ、欧Ⅳ及欧V排放标准的D08、D20、D26发动机等相关技术。”蔡东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得意地说。在他看来,这意味着困扰中国重汽的发动机升级换代问题将迎刃而解。这个已经在中国重卡市场占有22.5%份额的重卡业老大希望以此证明自己塑造重汽黄金产业链的雄心。蔡东同时表示,双方将合作生产和销售基于该技术的“技术提升型”卡车,新款车最迟明年上市。 

  按照2009年10月7日中国重汽发布的公告,中国重汽与曼公司的合资已获得相关部委的审批,正式成交。根据协议,在保持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重汽集团)对中国重汽51%的控股条件下,曼公司将通过认购公司的可转股债券以及向重汽集团购买公司已发行股份,获得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25%加一股的股权,涉资5.6亿欧元。这次交易完成后,双方将在“技术提升型”卡车和欧Ⅲ、欧Ⅳ、欧Ⅴ发动机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 

  “中国重汽与曼公司的合作看似普通,但它的背后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意义,甚至足以牵动中国重型卡车市场的变局。”在业内人士看来,最先牵动的应该就是谭旭光的神经。 

  斩断潍柴技术支持 

  在中国重汽人看来,在几年来或明或暗的“重卡双雄”的“争斗”中,中国重汽集团的马纯济显然比潍柴动力的谭旭光略胜一筹。 

  “潍柴不懂整车技术,就懂发动机那一块,怎么控制别人?实际上潍柴在中间做产业整合是无源之水的事情,很难控制。这是谭旭光非常致命的地方。”一位分析人士认为。 

  7月9日,潍柴与世界最大的零部件公司德国博世在北京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潍柴称,新一轮的合作协议“将使双方在前期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稳固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此举将大大提升双方在各自领域的竞争力”。 

  然而,这并没有为谭旭光减轻多少困扰。在新的合作关系中,潍柴与博世之间将不再是排他性的合作局面,除了潍柴之外,博世将同时拥有选择其他合作伙伴的自由。蔡东告诉本报记者,在潍柴与博世7月9日签署协议的第二天,博世的高层便造访中国重汽,商讨双方合作事宜。 

  “他跟我讲,博世现在已经自由了,希望跟我们做进一步的合作。”蔡东说。在此之前,正是由于潍柴与博世之间的排他性协议,中国重汽无法获得符合国Ⅲ排放标准的高压共轨发动机技术,才推出了EGR发动机作为过渡。 

  此前,潍柴动力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其所宣扬的“重卡黄金产业链”,然而,在陕西省政府的支持下陕西重汽正在努力摆脱谭旭光的控制谋求“独立”,这已经让“重卡黄金产业链”面临断裂的危险,此次中国重汽半路杀出,与曼公司全面合作,对潍柴动力形成了釜底抽薪之势,斩断了陕西重汽最重要的技术来源。 

  这一系列的事件似乎都对谭旭光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