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汽车零部件成“主角”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12-04-06
  近日,188名美国议员敦促总统奥巴马打击中国“掠夺性”定价措施,称中国正在威胁美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此举使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这些议员在写给奥巴马的信中称,他们希望政府动用现有法律职权来留住和保护美国的产业和工作机会。  

    可供奥巴马政府的选择包括,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或根据美国贸易救济法采取措施,向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汽车零部件征税或进行其他限制。 

    中国零部件出口高速增长 

    美议员认为,美国汽车行业75%的就业来自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国的定价措施使美国各州此类就业状况变得岌岌可危。 

    此前,中国通过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和《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整车特征核定规则》两部法规,对外国的汽车零部件进口设限。当下,中国通过各种形式对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生产行业进行补贴。 

    目前,国内对于汽车零部件征收17%的增值税,增加汽车零部件的总成本,迫使国内的零部件公司向外扩张。在政策优惠的保障下,在这场世界范围内以汽车零部件为核心的“价格战”中,国产汽车零部件产品大获全胜,从而实现了自2000年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900%的高速增长。 

    当前,中国市场上有共4712家行业规模以上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06亿元,销售收入为5341亿元,利润总额为358亿元,销售利润率为6.7%.2005年,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发力”的一年,出口额从106亿美元激增至158亿美元,2007年1~8月份达到122亿美元,同比增长30.4%.2010年1—9月份,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额增至298亿美元,同比增长48%.2011年1—11月份,其出口额更是高达472.33亿美元之多,同比增长28.94%.其中,出口比例最大的是行驶系统零部件,占出口总额的42.28%,而在行驶系统零部件中,轮胎的出口总额占到该项出口总额的67.7%.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导致中国汽车零部件价格上升的首要原因在于国民收入增加。因此,工人工资水平也随之上升,进而使得中国代工工厂的成本升高,对出口产品的价格产生了影响。 

    目前,中国出口的低端汽车零部件正扮演着美国汽车高收入低消费基石的角色。在中国出口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中,201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钢制车轮价值达8400万美元,在美国当年的车轮交易中占了很大比例。如果换算成相同数量的钢制车轮,其价格增加的百分比是否能够维持在国民的可接受范围内? 

    如果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汽车零部件实施征税,这种惩罚性关税在中国的执行,将导致中国车轮公司将这种附加成本累计到终端产品上,并最终转嫁到汽车厂商身上。 

    当前,美国工人的时薪和中国工人的日薪水平差不多,美国若只是进行简单的抵制,将造成美国国内汽车价格的全面上涨,最终蒙受损失的是消费者。如此的终端产品价格走向,应该也不会是美国政府和国民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此次中美贸易的摩擦,美国大选的政治背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奥巴马为求连任、稳定国内左派的情绪,在对华贸易的态度上变得更为强硬,以此对共和党竞争对手称其“对中国的监管不够严厉”的观点予以还击。因此,相关专家表示,“这是美国又一次通过向中国贸易上的施压上演的‘政治秀’”。 

    在双边贸易中,摩擦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即使贸易双方在贸易中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但为了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在矛盾凸显之时做出“杀敌自损”的决定是不明智的。 

    中国车市并未受明显影响 

    早在2006年3月30日,美国就中国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及《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整车特征核定规则》向WTO提出申诉,要求与中国进行磋商。在之前的中美贸易纠纷中,中国曾经承诺此类纠纷全权交由美国商务委员会进行处理。(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近几年,美国在对华贸易中已经做出了诸多作梗的行为。从针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跨部门贸易执法机构的建立,到反补贴法的修改,再到向中国等国家的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等。 

    汽车行业分析师孙世清表示,汽车配件业格局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是大规模、最广泛的国际分工合作的必然产物。进口物美价廉的汽车配件产品符合美国消费者利益,有利于缓解通货膨胀,是美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补充。此外,日益密切的中美经贸关系也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知名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奥巴马政府日前正在实施产业回流的政策,其中就包含了汽车产业。事实上,这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体现,“如此做法只能使得美国汽车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优势丧失,产品的竞争力降低,与美国渴望控制汽车贸易主动权的愿望背道而驰”。 

    低价策略不能成为安身立命之本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世界各国家之间的竞争、合作与互利,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日益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利益再平衡的过程。 

    对于美国汽车业,乃至于美国的其他产业,即使美国的经济实力再强,其贸易保护主义也不应该涉及美国的每一个产业。 

    美国对于中国汽车进口零部件采取打压政策,实际上损害的不仅仅是美国汽车行业单方的利益,而且是中美双边贸易过程中的共同利益。即使成功抵制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进口,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振兴美国的汽车产业。 

    针对此次美国议员提出的“打击中国‘掠夺性’定价”的措施,从目前看来中国对其反应不是非常强烈,中国的汽车市场也不会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 

    不容忽视的是,美国政府此次将矛头指向了汽车零部件,提醒中国在汽车行业对外贸易相关的方式方法上应引起重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谈到,汽车零部件的低价策略不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安身立命之本,相较于此,更应该在提高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自身质量的同时,对产品的价格进行适当比例的提升,这样对于行业良性竞争环境的形成,对于中美双边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