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深挖潜力 传统发动机“老树要开新花”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14-05-07
  近日,由《汽车与运动evo》主办的“‘昆仑润滑油’2014中国汽车发动机产业沙龙暨‘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技术咨询委员会第七届年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
  
  本届沙龙主题同去年一脉相承,今年的主题定位是“发布2014汽车核心技术趋势”,邀请了多家汽车厂商、独立发动机制造商和零部件企业的技术高管在会上进行主题报告,阐述近期在核心技术上的研发成果及发展趋势,分析核心技术推入市场后的优势。
  
  虽然近些年来,以混合动力、纯电动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但从多位技术高管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传统内燃机动力的汽车仍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汽车动力系统的主力军,围绕着如何深挖传统内燃机动力效率,提升传统发动机技术水平是本次中国汽车发动机产业沙龙的主旨,与会代表亦一致认为,这将是今后汽车业界的研发重点之一。
  
  传统发动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电动车尚无法走进千家万户之前,我们要让传统发动机这棵老树开新花,为传统发动机添加新内容。”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作为发布主持人以这句话开场。而这句话也正印证了多位技术高管的观点。
  
  如何提升传统发动机效率,研发更加清洁环保的发动机,涉及发动机产品上、下游的诸多方面,这其中不仅包含对于发动机本体在结构、材质、设计理念上的革新,更需要对燃料、润滑油、排放系统的改进。
  
  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研发副总裁沈峰表示,今后发动机发展趋势将向着模块化、系列化方向发展。他以沃尔沃Drive-E动力总成为例,介绍了沃尔沃的发动机发展理念。在设计理念上,沃尔沃认为今后发动机的发展趋势是模块化和系列化。因此在Drive-E动力总成上,沃尔沃采取了尽可能多的模块化设计,例如在缸体的设计上,突出了汽油、柴油两种机型的通用性,使得后期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在进气方式上,可采用单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涡轮增压的多种选择方式。谈及系列化,沈峰认为今后并不需要繁杂的多种发动机,通过系列化设计理念,通过不同的标定数据,同一系列的发动机可应用在更多车型上。
  
  而对于商用车所使用的柴油机而言,除了在发动机本体上的改进外,针对后处理技术方案的选择和设计则更为关键。菲亚特动力科技(以下简称FPT)亚太区总经理余宁认为,商用车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发展将向着一体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而FPT在后处理装置上的发展思路正是突出一体化设计和更高效率,余宁所介绍的FPT欧六排放标准发动机和后处理装置采用了高效SCR的技术路线,通过将SCR、催化器、被动颗粒捕捉器以及相应的执行模块进行整合,FPT的高效SCR后处理装置已可被整合至一个0.5立方米的箱体内,更方便于在各类商用车上进行布置。除此之外,由于不采用废气再循环装置,使得车辆在日常维护上更加简便,在燃油经济性方面与同类型欧五排放发动机基本没有差异。
  
  当然,提升传统发动机的性能不仅局限于对发动机本体方面的改进。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董红义博士认为,随着诸如缸内直喷、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发动机需要承受更高的工作温度和更大的负荷,因此在润滑油方面同样需要进行创新,一方面需要通过降低润滑油中硫、磷等化学物质的数量,优化车辆尾气排放性能,并且为了适应于缸内直喷、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需要加强润滑油在更苛刻环境下的润滑效果;另一方面,对于传统进气道喷射的发动机,将开发更低粘度的润滑油,在保证润滑效果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油耗。
  
  深挖潜力还需更大规模的合作
  
  在本次中国汽车发动机产业沙龙上,不仅有多家企业技术高管的新产品、新技术演讲,更包含了行业内专家、学者对于当前国内汽车行业如何拓展研发能力,如何开发更为高效内燃机动力的探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等几位行业专家表示,当前国内汽车技术研发方面需要企业间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特别是在共性技术方面,需要国内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进行横向及纵向的共同研发。他以中国汽车产业全产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为例,2013年,投入近600亿~800亿元,总额相当可观,相当于丰田、大众、通用一个汽车公司的年投入量,但由于国内企业众多,因此,每家企业的实际研发投入很小。而在产业、技术方面建立的联盟,大多数收效甚微,在共性技术研发上,需要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打破束缚,集中力量进行研发。
  
  赵福全认为,针对于国内自主企业而言,在研发能力和资金方面,不可能与外资品牌相抗衡,因此就更需要进行“抱团取暖”式的发展,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