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专家指出: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与世界差距大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5-08-17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登峰在第三届中国长春汽博会高峰论坛上指出,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他说,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落后,不仅使我国汽车工业的整体竞争实力降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差距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产品竞争力较弱。由于 历史原因,原来许多汽车集团是大而全的企业,大部分零部件都是由集团内部自己生产,主机厂自制率高,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内部配套体系。一些企业适应市场的意识淡薄,体制转轨缓慢,制约了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加之受眼前利益驱动而重复投资建设,绝大部分零部件厂生产集中度低、规模小,但工艺门类齐全,自制件多,未能形成分层次、满足专业化分工的零部件产业结构。对汽车零部件投资力度不够,而且投资比较分散,集中度低,小规模重复建设和重复引进现象非常严重,导致汽车零部件企业难以达到有效的经济规模,与整车企业相比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零部件企业人才缺乏、产品开发能力弱。大多数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都重生产、轻开发,导致企业研发基础薄弱,手段落后,从事开发的人力不足。合资企业由于受引进产品技术许可制度的制约,消化和吸收引进产品的核心技术艰难,新产品的开发主要依赖外方,有“产权”无“知识”的现象普遍存在。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新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开发能力薄弱,无法掌握主要零部件的核心技术,难以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低。   ——部分企业负债严重,自我发展后劲不足。长期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以生产载重车零部件为主,基础薄弱,产品单一。在向轿车零部件生产的转化与发展过程中,企业主要靠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建设,投资成本高,企业负担重,一些零部件企业资产负债率达70%以上。   ——市场竞争无序,交易方式落后。汽车零部件企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气配市场环境不健全,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各地区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严重,区域配套明显,企业为求生存,常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一些假冒伪劣零部件冲击市场,损害了消费者和原生产厂商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行业自律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