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北京车展:商用车企如何扭转门可罗雀局面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10-04-14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将于2010年4月25日至5月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老馆举行。继去年广州车展之后,北京车展又将是一场车企、经销商、终端用户、媒体的豪华盛宴。 

  门可罗雀 商用车企遭遇尴尬背后的思考 

  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上,商用车“不幸”沦为配角,遭遇“门可罗雀”的尴尬,我们好奇商用车企今年又将以什么样“角色”亮相北京车展。车展是汽车行业的盛会,历届车展往往被乘用车抢尽风头,高端新车发布、换代车型面世、品牌活动推广……声势浩荡,如千军万马齐冲锋。“门庭如市”的乘用车展台背后,企业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商用车企难以比拟的。 

  商用车要扭转“门可罗雀”的困局,是否也需要向乘用车企业学习,高调出击,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呢?中国商用汽车网记者认为,商用车企业在北京车展上,应该选择好自己的目标,避开乘用车锋芒,借助媒体宣传优势,只需要打好一场“阵地战”即可。 

  好钢用在刀刃上 网络宣传作用不可估量 

  一汽解放、北汽福田、安徽江淮、安徽华菱、上汽集团等商用车企业都将最新产品带到北京车展。参展车型涉及重卡、客车、改装车等几乎所有商用车车型。 

  从参展的车型上看,商用车毫不逊色于乘用车,但是,乘用车凭借其在新车发布和车型换代的频率上的优势,几乎占据了业界传统媒体的所有宣传阵地。加之在车展期间频繁的品牌推广活动,传统媒体已无暇顾及商用车。 

  这时,商用车企业选择网络媒体无疑是最佳方案。网络媒体不受期刊限制,只要有网络就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宣传报道。作为生产资料的商用车一向不被大众广泛关注,商用车企业更需要用自己的“声”、“影”向大众传达其品牌和企业文化。而网络媒体表现形式多样,不仅有传统的文字、图片,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报道形式,如视频直播等,使商用车企业宣传更具综合性、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增强了商用车企业宣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此外,商用车企业选择网络宣传,凭借网络媒体海量信息、及时迅速的特点,扩大其新闻宣传的范围,面对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网络新闻的可扩展性和丰富性,将使得商用车企业“少出力,多办事”。 

  此次北京车展上,已有网络媒体与商用车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商用车企业为网络媒体提供展台,而网络媒体则负责企业的全程报道,双方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为此,中国商用汽车网记者认为,商用车企业在车展上只要将好钢用在网络媒体宣传上,其宣传效果将不亚于传统媒体。 

  避开锋芒 商用车企打好阵地战 
  
  商用车与乘用车,如果针尖对麦芒,商用车无疑会大败而归。自2009年以来,商用车行业“捷报频传”,企业发展迅猛,产销量也频出新高,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凭借这些优势,先前的舆论造势已经足以与乘用车相抗衡。 

  在往届的车展上,商用车行业的品牌宣传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虽然部分企业形成了自己的企业品牌、车型品牌宣传形式,但在品牌推广的连续性、品牌传播交互性方面差强人意。因此,在北京车展上商用车企业须避开乘用车锋芒,在自身的文化、品牌宣传上要下足功夫。 

  从历届车展上看,商用车企业往往将车展视为展示企业最新技术的平台,然而商用车的主要技术几年内不会更新换代,这对于北京车展的受众群来说,商用车缺乏新鲜感,自然而然的就沦为乘用车的配角。 

  商用车企业普遍认为参加车展的受众主要以观赏、订购轿车为主,乘用车已经逐渐成为大众生活的“日用品”,商用车仅仅与部分受众有关联。但是,中国商用汽车记者认为,品牌效应就是企业价值的延续。就像人人都知道西湖龙井是茶中极品一样,树立企业品牌效应需企业运用资源统合能力,将企业本质的一面通过品牌展示给世人。商用车企业沦为配角,正是缺乏这种品牌效应的传播。 

  商用车企业需借助今年汽车业界对商用车的关注度上升的态势,在北京车展大力宣传其自身的品牌文化,占据品牌文化这块阵地,商用车企才能扭转“门可罗雀”的局面,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优势资源,商用车企“门庭若市”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