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优惠政策退出用车成本高涨影响微车销量,市场并未衰退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11-04-25
  2011年一季度微车市场的销售数据同比下滑,引起业界对微车市场面临衰退的担忧。当然引起这样的担忧是有一定背景的,2011年第一季度整体车市,尽管没有2010年的两位数那样的大幅增长,但总算是保持8.08%的同比增长,尚在年初专家对市场的预测当中,相比之下,微车的市场不但没有跟随大局的脚步,反而拖了后腿,出现了同比5.6%的下滑。同时也是2011年第一季度中,唯一一个出现负增长的细分车型。  

  因此微车市场衰退和产能过剩两大焦点问题重归业界关注视线。产能过大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目前,中国已经有近20家车企生产微车,整体产能完全超过500万辆。若按车企的自身规划计算,2012年中国微客产量将达到700万辆,很明显,中国市场很难实现微车年销量700万辆。但微客市场正在衰退的言论,却很难让人信服,因为目前仅仅是2011年第一季度的同比下滑。  

  微车市场同比下滑很大原因来自政策刺激的退出  

  自2011年起,中国车市的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正式结束,小排量车型终于失去了消费的政策刺激。从2009年的购置税减半的优惠,到2010年购置税优惠2.5%,政策的优惠就在一步步缩减,而在2011年,汽车下乡补贴也走到最后时刻,这两大直接冲击微客市场的政策消失,让市场销量经历了年底疯狂释放之后,在2011年初回归常态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微车原本就是汽车市场中最脆弱的市场,消费者大多以城乡市场为主体,手头的资金非常有限,购置税和汽车下乡补贴在他们所购微客的车价中,占据的比例显得非常有分量。一旦这两项优惠消失了,这些特殊的购买群体也会变得相对以往更加谨慎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有购置税和下乡补贴的日子里,微型客车的市场增幅远超市场平均是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用车成本的巨幅高涨是微客市场发展的另一大阻碍  
   
  近两年来节节攀升的油价成为微客发展一个重要阻碍,尤其是到了2011年,油价甚至是成为微型客车增长的瓶颈。从年初到现在,发改委便已两次上调油价,中国所有的汽车消费者永远的告别5块钱,6块钱一升的汽油。如今油价居高不下,93号汽油盘踞在7.8元的幅度,并且下一步会突破10元大关也并非遥不可及。这种油价节节走高的态势简直是已经直杀微型客车消费群体的心理防线。  

  不仅是油价,日益拥堵的交通环境,高额的停车费用,以及一些乱七八糟的交通违章罚单,都让这个脆弱而谨慎的消费群体在汽车消费问题上回归到最为理性的状态。他们当中很多原本决定要购买微客的,如今在经过一系列的左右权衡之后,选择了继续观望。  
   
  微车市场其实并未衰退  
   
  微车是工具型车辆,它同经济建筑的底层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细分市场的兴衰以及发展走势,很大程度上反应着我国经济形式的好坏。同样,整体经济形态的好坏也会决定微型客车这个市场的兴衰。目前,我国整体经济形式向好,微客市场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出现衰退。  

  微车市场的同比下滑,其实是外部利好政策撤出和油价高涨等一系列高成本使用费用共同主导下的暂时性结果,而并非微客自身的市场需求达到了饱和而出现衰退萎缩。相反,随着三线城市,四线城市的不断发展,城乡结构的进一步加强,我国微客市场尚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我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有这样庞大的基数,才刚刚发展起来没几年的微客就走向饱和甚至衰退,这是不符合国情的。  

  微车是拉货载人两相宜的车型,本身价格就很低廉,维修保养也简易方便,是新富裕起来的城乡家庭优先考虑的交通工具之一。一旦人们习惯了没有政策优惠和相应补贴的平静,习惯了高油价的社会形态之后,微客的消费便会重新得到释放。  

  品质化转型推动微车市场进一步发展  
   
  现在的微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四个轮子架着铁皮跑的面包车,市场对微车的需求早已经开始向品质化方向转型。五菱、长安、东风小康、一汽吉林等等微客的典型代表既在迎合这个市场需求的转变,也在引领这个市场走向品质化的转变。  
  
  面对这个巨大的微车市场,一些技术实力雄厚的车企也开始进军微客领域,新加入的品牌有东南希旺,北汽威旺等,这些新兴的品牌的车型,微客市场未来的竞争更加激烈,微客的品质化步伐也会得到进一步加速。  
   
  而品质化带来的直接效果则是,微车乘坐的舒适性,操控性,行车的安全性,燃油经济性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提升,最终更加坚定人们对微车的选择,带来微车市场进一步增长的市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