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东风11

本词条由 汽配人网 创建

东风11型内燃机车是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编号:85-402-01-01),为广深线开行准高速旅客列车的需要而研制,是在东风9型内燃机车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机型,DF11到2005年停止生产时共制造了458台。

东风11型柴油机车采用低合金钢侧壁承载结构棚式车体,设双侧贯通式内走廊、双端司机室,司机室头部为25°倾角的适度流线型结构。机车车体从前到后依次为第一司机室、电气室、动力室、冷却室、辅助室和第二司机室。电气室内设有高低压电器柜、信号系统控制柜、微机控制柜、主整流柜、牵引电机通风机,卧式制动电阻柜设置于靠近动力室的顶部。动力室在机车中部,安装了一套柴油发电机组,以及起动发电机、励磁机、燃油输送泵、空气滤清器等辅助装置。冷却室内设有V型结构的散热器和冷却风扇,此外并设有牵引电机通风机、静液压变速箱、机油热交换器、空气压缩机等设备。辅助室内安装预热锅炉及其控制柜。车底两台转向架之间设有燃油箱、总风缸和蓄电池组。

1

东风11简介

因外表大气壮观,车迷们称为:狮子、“七五”期间,铁道部为提高客运能力,为解决铁路客运严重超员的问题,提出旅客列车编组20节,运行速度140km/h,实现以北京为中心1500km范围内朝发夕至的行车目标,将研制5000马力功率等级的客运内燃机车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编号:75-23-1),并确定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为第一研制单位。

1990年11月,按铁科技函[1988]114号文“关于下达东风9型客运内燃机车设计任务书的通知”要求设计、研制的第一台东风9型内燃机车,通过由国家科委及铁道部组成的国家评估验收组的落成竣工验收,于1993年1月完成全部鉴定试验。

首台样车东风9-0001号机车于1991年初在北京环行铁道最高实验速度达到了143km/h,通过了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验收,并获得国家“七五”科技攻关奖。1990年7月,国家计委、科委、铁道部及广东省委部门在广州召开了“广深线旅客列车最高时速160km行车实施方案论证”。明确要求戚墅堰厂在东风9型内燃机车的基础上,立即着手进行160km/h客运机车的方案论证和设计。按铁道部指示,戚厂改变了东风9-0002号机车的牵引齿轮数比,将机车最大速度由140km/h提高到160km/h。

2

东风11设计特点

在生产过程中,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也对东风11型机车进行了改进。早期的东风11型机车微机控制系统采用黑白显示屏,显示清晰度低,从1998年开始生产的东风11型机车开始采用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屏。东风11型机车原设计空气制动风源系统采用了2台供风量为1.6立方米/分钟的W-1.6/9型空气压缩机,但投入运营后发现提速客车的空气弹簧、塞拉门、集便器等车用设备大量使用压缩空气,使得空气压缩机长期处于工作状态,因而研制了供风量为2.4立方米/分钟的V-2.4/9型空气压缩机,从1999年开始使用。同时空气管路改用双管供风系统,一路供列车制动用风,另一路供客车设备用风,以确保列车制动用风的需要。由0367号机车起,改用标准化司机室。

由于中国铁路在2000年10月21日开展第三次大提速,兰新铁路特快旅客列车速度提升至最高140公里/小时。兰新铁路具有风沙大、高海拔、温差大、坡道大四大特点,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对配属乌鲁木齐铁路局、兰州铁路局的东风11型高原型机车作出了相应改进。机车安装完善的双侧进风空气滤清/滤沙装置,柴油机空气滤清器系统2级滤清改为4级滤清,进风口增设了一道防沙网。但由于这些措施增加了进气阻力,故每个增压器改从机车两侧同时进气以加大进气面积,增加空气流量满足柴油机对进气量的要求。另外又修改了柴油机微机控制软件的功率因数修正参数,以保护柴油机和涡轮增压器。由于兰新线长大坡道多,故加大了齿轮传动比,由76:29改至65:22,并加大了增压器的功率,机车最大起动牵引力从原来的245kN提高到277kN,提高了13.1%;持续牵引力从原来的160kN提高到181.5kN,提高了13.5%,但最高运行速度降至153公里/小时。

3

东风11技术改迸

对机车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加装了重联装置、双管供风、防寒装置等。并且将空气滤清器改为双侧迸风,加装了纸质滤清器的四级滤清结构;电阻制动装置进出口风口增设风动百叶窗;对侧百叶窗滤清加强了密封性等。采取了一系列防风砂措施。

(2)为适应长大坡道牵引的要求,可采用机车齿数比改为65/22的牵引齿轮。

(3)将高、低压柜改为正压通风。

(4)为适应旅客列车用风量的增加,机车改用Z台V-2.4/9型空气压缩机,替代原 V-1.6/9型空气压缩机。

(5)取消用于单机的二级紧急制动。

周边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