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中国汽车业正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央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5-08-17
   “在过去的2003年,中国汽车行业出现了连续第二年的持续高增长,产销量双双突破400万台,市场销售总额超过8000亿元,名副其实地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可在这份收获面前,我却实在感到透不过气,打不起精神。因为我看到的是许多国产车上仅有的一点‘中国血统’正在被咱们自己的消费者摒弃,我看不清中国汽车自主发展、创自主品牌的前景。”

李书福,全国政协委员、我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素有“中国汽车狂人”之称。日前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表述了他对我国汽车业繁荣背后的担忧。

“‘本土血统’不被认同将是致命威胁”

“去年年末我看到有媒体报道说,广东地区很多修车行改贴车标的业务十分红火。本来是国产车,却要换上进口名牌轿车的车标。如果是合资车,就取掉车身上代表中方的标志和中国字,生怕露出了“本土血统”。

“我在全国各地的大街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把国产、合资的汽车车标换成外国车标,真觉得这是个危险的信号。经济落后我们可以赶超,可如果咱们自己的消费者对‘本土血统’从文化精神层面就失去了信心,这可是中国汽车致命的威胁!”

李书福说:“这些年来,有一种明显的感觉,中国汽车自主发展企业和自主品牌缺乏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的足够支持,社会心态和消费心态缺乏必要的正确引导,以至影响到广大企业和消费者对民族汽车工业的信心。

“对外合资、以市场换技术,这都是好政策,也为中国汽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在资本积累之外,我们的技术与品牌积累有多少,没有这些方面的投入,老百姓自然不认同你的品牌,这也就是换车标的根源。”

“我们不能成为国际汽车大鳄口中的‘零食’”

“从这几年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上看,它的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但我总觉得这‘支柱’的根基很不牢靠。回首中国汽车引进合资的二十年业绩,尽管它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可红红火火的产品线上开下来的却都是人家的品牌,甚至连本来有过的那么一点中国‘血统’也羞于见人。” 

“有人说,目前的中国汽车产业更像是为跨国汽车企业开设的加工厂。此说虽并非准确,但的确表达了人们对中国汽车自主开发能力的担忧,也正说明我们的这个‘支柱产业’并没有真正‘扎根’在本土。”

李书福说:“现在几乎所有的世界跨国汽车集团都修订了本世纪初针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部署。而目前产业政策中对外资的制约,随着关税的进一步瓦解也将逐渐丧失对自主工业体系所体现的保护功能,这些国际汽车大鳄一定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去调整战略布局,从而进一步降低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在整个市场格局中的地位。”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工业核心技术的概念和精髓也在随之不断变化和发展。如果我们一旦忽略了对自身技术开发能力的培养,不发展,不进步,很快便会成为国际汽车大鳄口中的‘零食’。而一旦积重难返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产业链便会崩溃,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汽车领域内将失去自身的价值,从而引发全行业的萎缩甚至颠覆。”

“中国汽车业已没有失败的机会”

当年李书福“强行”进入中国汽车产业时曾留下一句名言:“请国家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时隔多年,已经功成名就的李书福依然对当年“耿耿于怀”:“直至2000年以前,中国汽车制造业还坚持对国内民营资本实行严格的准入限制,可在此之前,对原本同样严格控制的合资企业审批却放开了口子,短短几年,汽车行业的跨国公司几乎全部进入中国,而我们自己的企业,却没有机会做大做强。”李书福说:“我们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先天不足’,后天受制于人,同时又遭遇缺乏本土认同的情况下,已经被逼到了十字路口的中央,已经没有再次失败的机会了。”

同时也建议国内舆论界,给予自主发展企业和自主汽车品牌以更多、更及时的关怀与支持,使全社会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对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重要性保持长久、稳定的清醒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