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媒体聚焦: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全面分析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5-08-17
  近几年,我国零部件工业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汽车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从1998年的4.11%上升到2002年5.64%。而作为汽车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零部件业在汽车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它既带动了冶金、橡胶、燃料、能源、机械和塑料制品等上游产品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诸如金融、保险、商业和社会服务、交通、旅游等下游产品产业的发展。截至2003年底,零部件行业从业人员达到了1256万人。

    从时间上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呈现出了连续接替的特征,但在不同的阶段,推动零部件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却不同。在兴起阶段和波动阶段,零部件工业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供给侧,包括生产企业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而过渡和调整阶段的主要推动力主要来自需求侧,来自于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由家电、电信类产品消费升级到交通产品的消费。应当说正是有前两个阶段需求拉动的增长高潮,才奠定了近几年零部件工业的蓬勃发展。更需要指出的是,第四个阶段的变化对于零部件工业发展及其增长机制的影响更加明显。因为在这个阶段,跨国企业战略性投资进入我国已不仅仅是简单地利用我国的低成本优势、增加供给的问题,而且牵涉到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问题。

    国际市场的外需也成为一个影响零部件工业增长的非常关键的因素,形成了内需和外需共同影响产业发展的局面,而不是前些年主要靠内需拉动增长的模式。它要求我国零部件工业必须实现由依靠国内资源的内循环型产业向国际性产业的转变;产业发展政策也必须由单纯的供给侧向供给、需求双向政策转变。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发生了新的变化,与之相应,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将呈现以下趋势:

    零部件工业将保持与汽车工业同步发展态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进程表明,零部件工业与汽车工业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美、欧零部件工业还超前汽车工业,日、韩汽车零部件工业滞后于汽车工业,但经过采取措施,也赶上来了。中国的经验也表明,建设了整车厂,若零部件生产上不去,不能及时保证零部件供应,将制约整车厂的发展。如果长期靠大量进口零部件,不仅要花费大量外汇,也难以使汽车工业处于强有力的地位。因此,不能只重视发展整车生产,忽视零部件生产,需要把零部件和整车置于同步发展的位置。
    在整车厂家开发新产品时,零部件厂家通过参与同步开发,不仅可以减少整车厂家人力和物力投入,而且可以缩短开发周期,同时可以与整车厂家形成紧密依存、协同作战的伙伴关系和群体优势。
    以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重组趋势加强
    近年来,由于各大汽车公司改革了供应体制,致使汽车零部件企业兼并之风盛行。如德国的博世公司,通过兼并了联合公司的防抱制动分部,规模进—步扩大。在我国,要想治理好零部件行业的散、乱和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必须借助市场经济的力量,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有选择地扶持具有相当规模且在产品和技术上拥有一定实力的骨干零部件企业,通过资产划拨、兼并、参股及控股等方式,联合其他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形成零部件大企业集团,提高零部件产业的规模效益和整体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零部件企业不断扩大实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系统开发,系统供应,同时缩短开发周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
    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的相互独立与剥离,促使全球零部件供应体系向宝塔形结构演变
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整车企业不断降低零部件自制率和减少协作厂数,实行全球生产、全球采购的策略,从原先的向多个零部件厂商采购变为向少数系统供应商采购;从单个零件采购转变为模块采购;从国内采购转为全球采购。这些变革有力推动了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的相互独立与剥离。整车企业对所需的零部件实行全球采购,谁家产品的质量好、价格低就买谁的,不必拘泥于应用原来本集团公司的零部件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零部件企业为了获得谈判的优势,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也更加紧密,从而使得全球零部件供应体系逐渐向宝塔型结构演变。
    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经营全球化趋势增强零部件出口面临的反倾销投诉也将增多
    目前,各大汽车零部件厂家都纷纷把航天、航空、电子等技术应用到汽车零部件和总成上,先进的安全技术、动力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仅在汽车产品上应用广泛,而且延伸到开发设计、试制、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另外再加上引进车型不断增加,引进车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也将促进我国零部件水平的提高。
    从经营范围看,为了更大地降低成本,占领市场,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许多跨国企业都纷纷向国际化发展。欧洲的零部件生产企业纷纷转向海外投资;北美的零部件厂家也投资欧洲,意欲占领迅速扩展的东欧市场;日本零部件企业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己的分支生产机构。与此同时,在我国零部件产品出口面临的国外技术壁垒和国外针对汽车零部件的反倾销投诉也将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