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2004年汽车质量调查结果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5-08-17
多年来,用户对运输车辆过高的经济效益期望值使得“超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种久治不愈的顽疾,更糟糕的是这种趋势一直在引导或逼迫生产企业不断提高车辆的承载能力以适应其需求。挂车(尤其是半挂车)作为道路运输的主要运载工具,“超载”已成为其主要卖点。谁的车不具备“超载”能力或“超载”能力不强,谁的车就没有市场,公路上蠕动着的一列列像小火车似的半挂汽车列车就非常能说明问题。 许多挂车企业的产品设计思路已不是考虑如何提高产品的技术性能和水平(如在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而是考虑如何在原材料及零部件的使用上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超载”需求。于是挂车不断得到加固和加强:通过加厚纵梁的腹板和上下翼板、加片或加厚板簧、采用额定载质量较大的车轴,使车架、悬架、车轴等总成的安全系数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如一些车箱底板竟使用了5 mm厚的钢板,各种手段不一而足,为“超载”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超载”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众所周知的,它加快加剧了对车辆的损害,降低了路桥的使用寿命,同时不断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针对“超载”现象,国家相关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由于政出多门、管理混乱等诸多原因,“超载”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止。 2003下半年以来,为从根本上杜绝“超载”,国家加大了对“超载”的打击力度,并且逐步向依法治理的正确方向迈进。 一是,于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次将“超载”明确列为违法行为,对“超载”行为的处罚力度也空前严厉,从而对治理“超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二是,由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交通部联合起草的强制性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以下简称《标准》)将于2004年下半年出台,《标准》对半挂车的外廓尺寸、轴荷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目的是规范运输车辆的制造,从源头上将“超载”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也为判定“超载”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支持。三是,呼之欲出的“燃油税”改革也会在治理“超载”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措施都将对净化市场环境、规范企业生产带来极其重要的连锁反应。 今后不能再“超载”了,那我们该拿什么产品奉献给挣钱心切的用户呢?这是生产企业应当尽快回答的问题。通过对有关国家政策和标准的研究及对挂车市场的分析,笔者认为挂车生产企业应尽快调整产品开发策略,将挂车产品的开发由“超载型”向“专用化”和“效率型”转变,并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 产品向“专用化”发展 运输车辆专用化程度的提高会促进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的提高。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许多发达国家,从货车底盘基础上改装而来的专用车的保有量约占载货车保有量的50%。仔细观察一下世界车坛就会发现,专用车市场的确是一块又大又诱人的蛋糕。在被称为“汽车王国”的美国,专用车市场不仅养活着许多我们没听说过的改装车企业,它们的利润率也高得让汽车巨头们羡慕不已。 我国专用车市场的持续增长,是伴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而到来的。今后几年,我国市场对专用车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产品将向重型化、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但专用挂车尤其是重型专用挂车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标准》对栏板式半挂车有诸多严格的限制,但对厢式、罐式、集装箱式专用挂车却放宽了尺寸,目的就是鼓励专用挂车的发展;而一些挂车企业所形成的灵活的生产方式又非常适合专用挂车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所以各企业要抓住机会,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专用挂车产品,尽快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市场空间,在专用挂车市场上抢得先机。 设计向“效率型”转变 用户买车就是为了赚钱,自然希望收回成本的时间越短越好,赚取的利润越多越好。以前凭借挂车的“超载”能力提高单趟运输量来提高运输效益,如今不能“超载”了(车辆最大总质量及轴荷将受到限制),挂车的设计理念就应该由“超载型”向“效率型”转变。 在设计中应通过计算合理选用原材料,将车架、悬架、车轴等总成的安全系数优化调整到合理的水平,以降低原材料消耗和车辆的整备质量,相应就加大了车辆的载质量,即提高了挂车的质量利用系数,通过提高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制造水平以及对外购零部件的严格控制来保证挂车的高可靠性,从而使挂车的设计和制造达到较高的水平。这样,通过精益求精的设计和制造,使得挂车的质量稳定、性能可靠、维修次数减少、维修费用降低和使用寿命延长,使车辆随时保持一种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从而为用户持续创造财富。即使不“超载”,凭借车辆的高效率,用户也完全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甚至比“超载”赚得更多。 技术进步是永恒的主题 提高挂车产品的技术含量也是挂车产品开发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轿车、卡车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但挂车除了制动系统中各种阀的应用外,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大的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公路运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物流业对支运输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运输公司只有拥有高品质的好车(如进口牵引车用得越来越多),才能在竞争中获得货主的青睐,承揽到高要求、高利润的高端市场业务,所以,挂车生产企业要在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上下一番工夫。 1.ABS 1999年10月1日发布的GB 12676—1 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从2003年1 O月1日开始,O4类挂车必须安装防抱死制动装置(ABS)。ABS的作用在于避免制动时车轮抱死,有效缩短制动距离,并提高制动时的操控性,可有效减少交通事故。 据有关专家介绍,虽然该强制性规定已经开始实施,但到目前为止,重型载货车安装ABS的很少,而挂车安装的几乎没有,企业都处于观望之中,甚至还没有做好技术上的准备。现在申报《公告》的新产品必须带ABS,这也可能是近几批申报的新产品挂车比以前少了许多的一个原因。已经上了《公告》的产品再生产时可暂时不装,但1年的延缓期过后(即2004年10月1日开始),O。类挂车必须安装ABS,所以挂车生产企业应尽快做好准备,到时政府真的较起真儿来,受损失的还是企业。 2.空气悬架 空气悬架是基于空气的可压缩性,将封闭在气囊里的空气作为弹性元件,通过不同的系统压力来平衡不同的载荷,使车辆不论是空载还是满载都保持高度不变,可满足对车辆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国外,不论是客车还是载货车都已普遍采用了空气悬架系统;我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应用空气悬架的,而且目前也只应用在豪华客车上,至于挂车领域则是刚刚起步(国产牵引车采用它更是姗姗来迟),但在运输危险化工物品、精密仪器、家电等对运输条件要求比较高的货物的挂车上应用空气悬架将成为趋势,而且这也代表着我国运输车辆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即将颁布的《标准》对装有空气悬架系统的车辆轴载质量限值比装有板簧悬架系统的车辆轴载质量限值提高了1 5%,使车辆运营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也表明了政府对技术进步的鼓励态度。张家口拖车总厂生产的安装空气悬架的厢式运输半挂车,就以其优良的性能使用户在高端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了一定的优势。 此外,在挂车的设计中还应积极跟踪国外其他许多先进技术,如大力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玻璃钢等新材料和新工艺,完善专用装置的功能,不断提高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为用户创造更大的效益。 总之,在目前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各挂车生产企业要审时度势,尽快调整产品开发策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下去并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