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上汽、奇瑞缘何分道扬镳?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5-08-17
在上汽要撤出奇瑞20%股份的消息流传近一年之后,奇瑞终于在名字前面摘掉了“上汽”两个字,从而宣告上汽集团与奇瑞汽车延续4年的姻缘正式终结。据国家发改委9月23日发布公告称,同意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已列入《公告》的所有产品,企业名称由“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更改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由“LSJ”更改为“LVV”。奇瑞汽车继承上汽奇瑞的轿车生产目录后正式获得轿车生产资格。上汽集团9月30日发布正式声明,确认上汽奇瑞劳燕分飞已成定局。   其实,上汽集团早在去年6月就已正式从奇瑞撤出20%的股份,并于同年8月签署协议,但协议规定了保密期,保密期内双方不得对外宣布此事,双方保持“分居但不离婚”的状态。此前,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曾针对去年底媒体热炒上汽撤出奇瑞一事解释说,“我们还要再扶奇瑞走一段”。当时业界普遍猜测奇瑞可能还需要上汽的名声,希望靠这棵大树发展壮大后,再自立门户。看来,胡茂元当时所说的要扶奇瑞走一段路的本意其实是给奇瑞申请轿车生产资格一点时间。   2000年底,上汽受让奇瑞20%的股权,曾是国内汽车新一轮重组浪潮的开端,如今为何又要“分道扬镳”?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上汽缘何退出奇瑞公司的原因及背景都相当复杂,但问题主要出在增股和产品纷争上,致使两家在合作中的不愉快开始浮出水面,4年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   增股:上汽吃了闭门羹   作为中国车市的一匹黑马,奇瑞的腾飞离不开上汽的功劳。安徽“奇瑞”是未经国家批准的整车项目,1997年开工,2000年建成,投资近17亿元。但由于没有产品“准生证”,奇瑞无法在全国市场销售,在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安徽两地政府的协调下,2000年底,上汽集团受让奇瑞20%的股权,将奇瑞纳入上汽的大旗之下,之后,奇瑞进入国家产品目录,开始在全国销售。   奇瑞的发展,着实让人跌破眼镜,凭借大方的造型和低价位,奇瑞在10万元左右市场一路顺风。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当然不甘于仅仅占有奇瑞20%的股份,从2001年起,就开始进行谈判,以求获得更多股份,成为其控股母公司,这样,就能把奇瑞纳入上汽整体发展战略,为冲刺500强再添动力。   然而,增股之事遇到很大麻烦。据了解,上汽高层曾多次去安徽,但谈判艰难,次次空手而回。对于其中原因,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由于2000年签约时,上汽对奇瑞的未来不看好,与奇瑞约定了“四不原则”: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债务、不分红,为的是避免背上奇瑞这个包袱。没想到奇瑞一日千里,在如此好形势下,又提出增股,奇瑞其他股东自然不乐意。 另一种说法是,在奇瑞看来,上汽控股的好处没多少,但麻烦却可以清晰想见,股东利益、地方利益等诸多现实问题必定是纠葛难缠。   但上汽有关人士称,在签约之时,绝没有排除增股的可能,并且有“等一段时间,再进行增股”的约定,可后来,在增股问题上,上汽作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和努力,却没有收效。   股权上的问题,使两年多的“婚姻”,一直不太愉快。上汽集团有关人士曾透露,虽然上汽给了奇瑞技术、产品上的很大支持,但奇瑞不仅没把产品销售、生产计划纳入上汽体系,而且有时董事会或重要会议也没有通知上汽。在过去两年中,上汽都无法提供上汽奇瑞生产、销售或出口总量生产、销售或出口总量的数字,双方关系可见一斑。上汽希望奇瑞真正成为大家庭的一分子,而不是游移在外,拥兵自重。至此,上汽奇瑞貌合神离初露倪端。   奇瑞:惹火了上汽两大外资伙伴   不仅没有顺利增股,奇瑞与上汽主力产品还发生了冲突,奇瑞轿车的不同产品分别惹火了上汽的两大外资合作伙伴———德国大众与美国通用。   由于为上海大众配套的数百家零部件企业中有部分零部件企业也在为奇瑞公司提供零部件,这使得奇瑞轿车的一些零部件可以用桑塔纳的零部件更换,德国大众为此非常恼火,曾有意将奇瑞告上法庭,上汽集团曾为此左右斡旋,非常伤神。而奇瑞轿车当时以低于桑塔纳的价格迅速赢得市场,抢占了桑塔纳一些市场份额也让德国大众很不开心。   奇瑞新车QQ也是导火索之一,这款车型还未上市就备受争议,QQ下线后,业界传言QQ涉嫌抄袭通用汽车的产品,一款原韩国大宇的微型车MATIZ。奇瑞方面坚决予以否认,并声称奇瑞公司对QQ完全拥有知识产权。通用汽车中国公司为此在上海举办了“雪佛兰SPARK研发解读”活动,欲告诉消费者仅凭摹仿制造出的汽车极有可能存在七大隐患,并声称通用中国在拿到足够的证据后,会采取进一步的手段。   QQ与雪佛兰SPARK争端还未结束,又传出奇瑞第二款车型再次侵犯了通用车型专利权,通用汽车就奇瑞轿车“东方之子”是否模仿了通用大宇美男爵(Magnus)轿车展开调查,通用汽车方面称他们注意到两者在外观设计方面有相似之处。这让通用汽车对奇瑞极为不满,业内专家分析说,零部件事件和QQ抄袭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国际汽车巨头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遏制奇瑞过快的发展势头,因为奇瑞不只是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而且已经开始成批量出口(今年以来已是我国轿车出口数量最多的品牌),很显然,奇瑞快速发展已经影响到竞争对手,这一举动仅仅是对具体车型的利害考量呢,还是别有隐情?市场观察人士倾向于后者,他们认为,上汽与奇瑞在股权以及其他诸多方面多有纠葛,此次事件不过凸显两家关系更为疏远。知情人士说,奇瑞公司董事会从未正式讨论奇瑞与上汽未来的关系,可见该公司并未从根本上将自己视为上汽的一部分。如果上汽欲控股奇瑞而不得,奇瑞借上汽之力而自行其是,这桩买卖势必不能持久,必然日久生变。生变的最大可能,就是上汽退出奇瑞。   为“以后再合作”埋下伏笔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上汽集团终于萌生去意,决心退出奇瑞。而胡茂元回答的一番话是对两家分分合合的最好注解:“从我们角度一直是这样一种态度,在符合产业政策的条件下,尽量通过重组来建设我们的汽车工业。但是在合作中,人各有志,公司也一样。一段时间内合作有利发展,有时认为分开对大家都有利,但是我想今后还会走向通过合作发展的道路。”   上汽集团一位人士日前对笔者说:“奇瑞最初给上汽20%股份,更多的是看中了当时上汽的营销渠道,借此获得快速的发展。”他透露说,随着上汽集团销售公司的股权变化,奇瑞开始不断加强自身的网络建设,早已开始准备分家了,目前有些媒体称上汽是为了携手罗孚才与奇瑞分手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更有甚者,个别媒体称;上汽抛弃了“穷亲戚”奇瑞更是无嵇之谈。这位人士分析,如今的奇瑞,已不再是4年前的“穷亲戚”,不仅在车坛站稳脚跟,而且是当地的支柱项目,已经有了说话的底气,退出上汽家族,也不会一落千丈。   与此同时,上汽就如何退出奇瑞股份已有了说法。先前业内人士对上汽会通过何种方式出让20%的奇瑞股份有几种推测:一是以较低价格出售给奇瑞,二是按照市场价格出售给第三方,第三种可能便是完全无偿或以象征性的极低价格退还奇瑞股份。但胡茂元曾透露“我们没有收任何钱”,言外之意上汽集团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上汽集团副总裁肖国普则声称:“股份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果然9月30日上汽集团首次向媒体发表声明表示:上汽已将原持有的奇瑞公司20%的股份通过无偿划转方式转让回奇瑞公司的原股东方,上汽集团不再持有奇瑞公司的任何股份。当初奇瑞无偿赠送,如今上汽无偿退还。上汽如此大度,或许是为胡茂元所称的“以后走向合作发展道路”埋下伏笔。   其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来如此,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何必苛求奇瑞、上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