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面对外资企业中国汽配工业面临挑战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5-08-17
在国内,一些地方的本土零部件企业正在沦陷。

  北京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基本上已经被韩国企业垄断了。在苏州、昆山等工业园区,可以发现更多的是外资或者台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上海的零部件企业基本都在合资,而且在股权安排和利润所得方面也都在逐渐地掌控在合资外方手中:或被外方控股,或者是原属于合资企业的利润通过采购核心零部件,被层层盘剥到外方企业中去。剩下没有被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开始逐步走上倒闭破产的道路,上海甚至有个部门专门来接管善后这些企业。

  在一些领域,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溃败更是触目惊心。“当初国内搞车用仪表的企业规模还比较大,但是到现在不是被收购就是与人合资了;蓄电池也是这样,整个行业阵地都在丢失;齿轮厂也大批地倒闭了。”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汽车产业损害预警专家陈光祖表示。

  外资对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攻城略地仍在继续,而且直接从本土零部件企业内部打入,简单快捷而投入少。很多地方的国有零部件企业都在酝酿国有资本退出,这些国有企业有的在行业内已经做到前三甲的位置,如主要做汽车音响的江苏天宝科技有限公司在业内是老大地位,新近被伟世通收购。在新一轮的国资退潮中,由于政府部门所表现出的倾向,使外资在并购国资的进程上比内资企业更具优势。

  除了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并购国有零部件企业外,一些纯粹资本也在中国寻找投资汽车零部件的机会。北京有一家美国基金,正在中国积极寻找具有投资潜力的零部件企业,投资两三年后再转手卖掉。据一位同样做过类似投资的业内人士表示,最后的买家基本以国外零部件企业如德尔福、伟世通等为主。

  汽车分析师陈文凯指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市场还在OEM板块,因为中国汽车保有量仍然有限,售后市场的规模还不足;而众所周知,当前零部件OEM市场基本上被外资零部件企业所垄断。

  据不完全统计,外资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占到60%以上的份额。更有人估计,外资占据轿车零部件市场份额的80%以上,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外资控制的企业高达90%,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