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总经理郑玉达返韩 东风悦达起亚临阵换帅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5-08-17
■东风悦达起亚今日之困,归根到底是一个“三国演义”的股权结构问题,而这种不平衡的公司架构又来源于历史遗留。此结不解,无论公司业绩起落,矛盾依然存在,乃至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李炯根低调登场   在一手运筹远舰轿车上市策略仅36天之后,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郑玉达黯然出局。   11月9日,借远舰试车之机,接替郑玉达之职的韩国人李炯根在厦门首次公开亮相。但东风悦达起亚公关部部长王敦明以人事变动过于突然为由,拒绝了所有媒体专访。   实际上,郑玉达下课并非全无征兆。10月8日,郑玉达忽然在上海约见媒体,为其市场策略辩护。在此期间,远舰轿车上市仅1月就降价4万元,令业界一片哗然。   郑玉达无外乎想告诉外界两点:其一,远舰高价入市是品牌价值使然;其二,巨幅降价则出于市场销量考虑。   但此举为时已晚——整个9月,远舰轿车全国订单仅在100辆上下,北京甚至有经销商全月销量挂零。10月降价之后,效果亦不尽如人意。中韩双方对此局面显然已经失去了耐心。一周之后的10月16日,郑玉达离华返韩,杳无踪影。   郑突然出局,远舰轿车策略失败当然是首要原因。几年前,起亚集团就有成王败寇的成例。江苏悦达起亚(东风悦达起亚的前身)新车上市之后由于表现不佳,韩方曾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更换了三任总经理。   但问题是,较之4年前,目前东风悦达起亚的状况已有天壤之别。2000年和2001年,江苏悦达起亚每年亏损在6000万元上下。而如今则是局面大开,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之际:去年东风悦达起亚仅凭千里马系列车型就盈利3.75亿元人民币,直至今年上半年该车型仍一度位居国内细分市场销量榜首。   事实上,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还在于,合资公司内部 分歧导致产品定位失策,进而影响销售业绩,而业绩下滑则直接引爆高层人事震荡。   比如,在远舰轿车市场定价问题上,中韩双方意见并不统一,博弈的直接后果就是:远舰轿车上市之际,东风代表李春荣升任常务副总经理,离开其行使了2年之久的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分管生产制造,而销售业务由郑玉达亲自掌控。这才有后来我们看到的一幕。   据悉,李炯根背景与郑玉达颇为类似,都是车间工人出身,履新之前,均为起亚集团下属零部件公司总经理。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较之性情刚劲的郑玉达,52岁的李炯根“比较温和”。   对于经销商和观察人士而言,此刻最希望听到的是李炯根对外披露其施政纲领和发展策略,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东风悦达起亚如何重塑市场信心。   但看起来这种期待短期内恐怕难有答案。韩方之所以选择鸽派出任新总经理,无非是希望中韩双方和衷共济,但事实上,我们很快就能看到,东风悦达起亚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人事问题。对于中韩双方来说,在描绘东风悦达起亚宏伟蓝图之前,还必须面对公司目前的一系列内忧外患。   东风悦达起亚腹背受敌   外界普遍看法是,今年以来,东风悦达起亚一改往日步步为营之策略,高调出场,树敌太多,以至于树大招风,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   比如嘉华MPV,其品牌定位是“我的专机”,外界看来,其显然针对号称“陆上公务舱”的上海通用GL8。果不其然,在其上市之前,GL8降价为24.98万元(3.0CT标准版),郑玉达马上对外界表示,嘉华上市促使了GL8提前调价,嘉华上市将终结GL8一枝独秀的局面。   此后的事实却是,嘉华不得不在随后的市场争夺中,处处面临来自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等强势MPV厂商针锋相对的市场策略,局面颇为被动。   业内评论认为,尽管嘉华无论在动力系统还是配置方面,均不亚于GL8,但后者在品牌价值方面更胜一筹,而韩国车型历来主要以价格取胜,一旦失去价格优势,结果可想而知。据称目前嘉华月销量在500辆左右,只能说差强人意。   更大的挫折是随后上市的远舰轿车。   早在上市之前,东风悦达起亚就公开宣称远舰将超越北京现代的索纳塔系列轿车。郑玉达表示,“我们9月份推出的远舰将比索纳塔更有优势。”   结果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远舰上市前三天,索纳塔全线降价10%,远舰随之遭受重创。   北京现代带给东风悦达起亚的压力远不止索纳塔系列。北京现代今年伊兰特轿车上市以来,价格从14万元降至10万元左右,由于其同样出自韩国现代技术,直接对东风悦达的主力车型千里马构成威胁。   统计显示,2004年前三季度国产轿车销量排名,千里马已被挤出前十强,市场占有率落后伊兰特近1%。   事实上,综观东风悦达起亚前两年之所以异军突起,除了产销得法之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外部原因在于:千里马上市之际,东风悦达起亚在业界寂寂无闻,并未引起列强的重视,一战成名之后,立刻成为竞争对手的研究对象。加之车市放缓,供求失控,众多强势厂商共同争夺缩水的市场份额,东风悦达起亚要想重现辉煌,殊非易事。   眼下如此,中长期看,情况更不容乐观。据今年8月韩国媒体报道,明年下半年,现代公司将把刚刚上市的索纳塔NF系列轿车拿到北京生产。据称,该系列构架于全新开发的西塔引擎之上———开发该引擎耗资2900亿韩元,历时46个月———是超越丰田佳美和本田ACCORD的具备世界最高水平的“特级中型轿车”。   另一个坏消息是,据称,在与江淮签订建立商用车合资公司备忘录之后,韩国现代承诺将给予江淮更多的SUV、MPV等乘用车资源。   由于起亚集团为韩国现代汽车的控股子公司,届时,对于着力发展全系列乘用车的东风悦达起亚而言,一来在车型资源方面势必受影响,二来内部竞争产品问题将愈加凸显。   内部结构问题   从正常的商业竞争逻辑来看,外部问题的解决之道或许不难,无非是在产品质量、成本、价格和营销定位等基本要素上做文章。对东风悦达起亚而言,真正棘手的是公司“三国演义”的股权结构。   众所周知,东风悦达起亚股权结构为:韩国起亚集团50%,东风集团25%,江苏悦达集团25%。   江苏悦达集团经营范围甚广,其投资包括交通、能源、超市、服装,在汽车方面纯属外行。显而易见,在合资公司的战略和规划方面,主要矛盾集中在起亚集团和东风集团两方。   现实的问题是,东风一旦希望加大话语权,立即受制于股权比例,力有不逮。之前业界一度有消息说,东风密谋合资江淮汽车,并将后者整合进东风悦达起亚,借此重新划分在东风悦达起亚的利益架构,但随着江淮投身韩国现代,此设想已成泡影。   事实上,追根溯源,东风悦达起亚的诞生是一个连环套的历史产物。大致背景是,东风集团一直致力于在武汉与本田成立合资公司,其采取的策略是,清理亏损严重的武汉万通汽车公司资产(东风为万通控股股东),在后者厂房土地基础上成立东风本田,既引得本田落地,又盘活了万通资产,可谓一石两鸟。但问题是韩国现代持有万通21.4%股权,因此,在国家经贸委和武汉市政府的共同推动之下,作为交换条件,韩国现代退出万通,而东风重组亏损甚巨的江苏悦达起亚公司。   用东风内部人士的话来说,当初重组江苏悦达起亚实属“计划外产物”———因为斯时的薄苏悦达起亚对东风的整体战略并无直接价值。在此背景之下,谈不上长远考虑的平衡公司架构。   重组江苏悦达起亚,当时的说法是“江苏悦达起亚整体加盟东风集团”。东风有理由以功臣自居。由于东风的介入,江苏悦达起亚得以拿到7字头的轿车生产许可,并“从地方队变成了国家队”,而且东风在技改和销售网络整合方面厥功至伟,重组当年,合资公司就扭亏为盈1200万元,迅速跻身强势汽车企业梯队。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随着北京现代的崛起,韩国现代开始强势布局中国,对东风悦达起亚的控制力度势必增强,直接的动作就是加大对销售权和品牌定位权的掌控。   而反观东风,当合资公司进入良性循环之后,其在合资公司的价值已经大打折扣。   在车型供给和零配件配套方面,韩方已经完全掌握主动。东风悦达起亚在研发方面投入甚微,完全依赖韩方输养;而在轿车的零部件配套方面,东风并无优势,合资公司绝大部分零部件供应来源于韩方。再加上受制于股权比例,东风在合资公司的弱势地位昭然若揭。   东风当然心有不甘,且不说东风悦达起亚是其一手盘活,重要的是目前该公司的轿车销量占到了东风集团全部轿车销量的10%,东风希望加强在该公司的话语权亦在情理之中。   简单的办法当然是东风增持,但问题是一来江苏悦达未必愿卖。   首先,东风与起亚之间的矛盾显然有利于悦达在此三角关系中地位稳固。其次,悦达集团目前资产质量欠佳,而东风悦达起亚目前的盈利状况良好,尽管受车市放缓影响,但依旧是不够得的利润来源,更何况合资公司已经开始实施增资计划,到2007年,总计投资达6亿美元,产能将达到40万辆。   目前惟一现实的办法就是寄望于韩方新总经理与东风代表缜密合作,但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这显然非长久之计。神龙由于股权结构不平衡,导致最终不得不大换血并调整股比就是侧例。可以预料,无论东风悦达起亚之后是起是落,未来的围绕合资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将会愈加激烈。(马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