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载货车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自主品牌基础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6-07-14
  编者按: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辆载货汽车——解放牌卡车在长春一汽驶下生产线。在中国载货车即将迎来50岁生日之际,本报策划了“中国卡车50周年”特别报道,用8个版面全面回顾历史,展示中国卡车自强不息、自主发展的风貌。中国载货车50年的历史是一部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在开放大环境下崛起的历史,我们相信未来中国载货车一定会以更大的规模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市场中的重要一员。   

  一天,一位居住在北京的外国朋友对记者讲了他的发现,在101国道上,每天都有数千辆载货车连续通过,重、中、轻、微型都有,以重、中型载货车居多。在这数千辆载货车中,大多是中国的自主品牌,解放、东风、重汽、福田、跃进、江淮等,偶尔才能看见东风日产柴、北方奔驰等品牌。“你们的载货车发展得很好,大部分是自主品牌,外国品牌很难进来。”他总结道。这话让记者感到十分振奋,它是中国载货车在外国人眼中形象的一个缩影。   

  7月13日,中国载货车行业将迎来50岁的生日。如果中国载货车的创业者们听到上述外国朋友的评价,他们一定会为之动容,从“缺重少轻无微”到今天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中国载货车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路,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   

  50年里,我们收获了很多。   

  载货车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自主品牌的基础   

  这样说的原因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的传统优势在载货车;中国载货车发展的现实水平及与国际汽车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也有利于我们大力发展载货车;我国目前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向发达的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之中。这一巨大的社会进步和社会变迁,必然会带来市场对载货车的巨大需求。这是我们做强做大载货车自主品牌的坚实基础,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   

  外国载货车产品不适应中国的路况等现实情况,价格过高,与中国用户的购买能力不相符合。广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为自主品牌载货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自主品牌的大发展,使跨国商用车巨头想在中国通吃的战略行不通   

  有人说,沃尔沃与中国重汽的合资项目发展不畅,标志着跨国公司在中国商用车合资项目上的失败。这话虽然有说得为时过早之嫌,但不无道理,最起码这是一个转折点。   

  奔驰与解放、戴-克与福田、雷诺与东风,这些一直被人们关注的合资项目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几年来无实质性进展。跨国公司合资的想法就是在中国生产外国品牌的载货车,不允许中国自主品牌存在,仅这一点就遭到了国内企业的一致反对。解放、东风、重汽黄河……这些饱含着无数人心血的自主品牌,我们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放弃。   

  成功探索出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开放中学习、自我积累、自主发展的新模式   

  从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卡车诞生至今,我国载货车行业经历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是全行业引进、消化、吸收,在开放中自主积累、集成创新的结晶。它的发展体现了几个显著的历史特征,首先是重、中、轻、微的第一辆车都是仿照外国车型制造的;第二是载货车企业在起步形成时期都非常注重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进行自我积累;三是企业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老养新、联合发展;四是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创新、自我开发和本土化工作,使技术水平、企业规模、生产集中度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50年来,我国载货车的年产量总体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年产量已超过百万辆,产品结构也日益与国际接轨,解放、东风、重汽等企业的年产量已居世界载货车企业年产量排名前几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事实证明,中国载货车探索出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成功的模式,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可供乘用车等其他行业借鉴的模式。   

  替代大部分进口,出口取得可喜成绩,提升了中国汽车在国际上的品牌形象   

  据统计,1956年~2005年,我国共生产各种载货车16757089辆,最高年产量达到1514734辆。我们的国产载货车,非常好地满足了各个时期国民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需要,成功完成了对进口载货车需求的替代。不仅如此,随着我们生产能力的提高,载货车产品也得到其他国家人民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到中国订购载货车,出口量逐年增长。1959年,我国载货车出口量仅为287辆,2004年,出口量已跃升到52796辆,是1959年的184倍。   

  目前,中国载货车已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时尚现代的外观、与国际同步的技术、良好的性能水平、可靠的质量、及时到位的售后服务、极具 竞争力的 性价比使中国载货车深受当地用户喜爱,为提升中国汽车的国际形象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中国载货车企业不仅学到了技术,在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相关质量标准、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充分打造了我们的体系竞争能力。   

  50年的艰苦创业,中国载货车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当然,我们也深知,与国际上高档的载货车相比,我们的载货车在乘坐舒适度、电子自动化控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某些方面的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站在上一个50年的门槛上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来世界一流的载货车一定是中国生产的!   

  我们感谢50年来载货车企业为中国 汽车产业作出的贡献,我们对今后中国载货车取得更大的成绩充满期待。(中国汽车报记者 贺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