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自主品牌车“兵团作战”的隐忧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6-04-26
  今年以来,一汽、上汽、东风等主流汽车集团全线发力,将自主品牌车的研发推到了新的高度,可问题和风险也随之而来。  

  如果说,过去5年,国内自主品牌车主要靠奇瑞和吉利等二线企业苦苦求索的话,那么,现在有着“兵团”般实力的国内主流大集团开始发力,意味着中国自主品牌车的研发进入了新的时代。  
  
  日前举行的上汽汽车自主品牌发布会上,上汽汽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语出惊人,自主品牌进入了“兵团作战”时代。  
  
  王晓秋的比喻很形象。今年以来,包括上汽股份在内的众多国内一流大型汽车集团,开始在新一代自主品牌车建设上发力。一个个目标宏伟而明确:上汽汽车2010年将生产整车30万辆、发动机40万台;一汽集团2010年要产销自主品牌汽车100万辆,其中乘用车要建好6个平台,做好16个产品;还有,东风汽车秘密研发自主品牌车的“碟照”也在网上流传;发展迅猛的广汽集团表示将从中高端切入自主品牌车;南汽步伐也很快,首款自主品牌车可能明年下线……  
  
  如果说,过去5年,国内自主品牌车主要靠奇瑞和吉利等二线企业苦苦求索的话,那么,现在有着“兵团”般实力的国内主流大集团开始发力,意味着中国自主品牌车的研发进入了新的时代。  

  “兵团”也有劣势?  

  一汽、上汽、东风等主流企业,在自主品牌车研发上有着明显优势。他们资产规模大多都在千亿元以上,年销售额也常超过千亿元,资金相对于奇瑞、吉利而言比较充裕;在过去多年的合资合作过程中,大集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程和营销专家,能够在短时期内组建成一支强大的自主品牌车经营团队。上汽汽车就在1年多时间内组建了一支“成建制精锐部队”,其中制造领域专家80%来自上海大众,营销领域的专家80%来自于上海通用,这与过去奇瑞、吉利等企业需要“三顾茅庐”才能请来一名主流企业的中层经理相比,确实有优势。  
  
  但我们应该看到,“兵团作战”也有劣势。  
  
  最显而易见是大集团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和技巧来协调自主品牌车与合资产品之间的关系。一汽目前的合资伙伴有大众、丰田、马自达等,上汽合资伙伴有大众、通用等;广汽则与本田、丰田和日产合资,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中外资良好的合作关系,是这些集团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可如今,国际巨头们看到自己的中方合作伙伴要做自主品牌,或多或少还是有想法的。  
  
  记得两年前,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即使是对中国国情十分了解的原通用汽车中国董事长墨菲依然很难理解中国为何如此强调自主品牌,他不断询问记者,“目前通用把最好的车型放到中国生产,使用的是中国的研发和技术人员,这与你们搞自主品牌有什么不同呢?”由此可见,这些国际巨头对于中方搞自主品牌还是有顾虑的。这也意味着,大集团在协调自主品牌车生产和与国外巨头合资生产之间的关系时,需要很高的技巧。而吉利、奇瑞等企业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  
  
  一位业内专家曾在记者面前质疑过大集团在自主品牌上的决心,他认为,在目前情况下,自主品牌车对于大集团而言并不存在“背水一战”的市场压力。因为即使没有自主品牌,大集团在合资合作过程中,依然能有丰厚的收益。而对于奇瑞或吉利而言,自主品牌车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产品卖不好,只有死路一条。  

  警惕新的“地方割据”  

  从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实践来看,自主品牌车在初期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这种扶持包括政府采购、政策引导、舆论宣传等,以确保自主品牌安全度过“婴儿期”,成长为能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势力。例如,在韩国,现代、大宇等汽车企业起家时,韩国“大力支持国货”的民族情结让韩国车在国内市场风行,同时,对于韩国企业家而言,如果开奔驰或宝马等高档进口车,往往会被税务部门重点监控,这也让中高档进口车在韩国市场失宠。  
  
  而在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低可能导致政府支持力量的分散化。目前已经提出搞自主品牌车的国内汽车企业有十余家,这些企业分布在10多个省市,这些省市政府无疑只会对本省市的自主品牌车大力支持,“画地为牢”的局面可能很难避免。其实,这种现象在过去地方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生产汽车的过程中就曾经出现过,这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比较分散的原因。  
  
  几位汽车专家表示,如果说,过去用国外品牌地域色彩还不浓的话,今后自主品牌诞生后,品牌的地域色彩无疑会加强。对于目前的中国市场而言,地域色彩越强,发展初期得到外省市政府支持的力度可能越低,打开外地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一点,是需要警惕的。  

  谁能真正成长起来  

  5年前,主流汽车企业对是否要马上发展自主品牌是有疑虑的。可如今,奇瑞确实给大家上了一课,它在非议中不断渡过难关,成长壮大。今年第一季度,奇瑞的汽车销量已经爬上全国第三,并大量出口海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肯定,奇瑞总经理尹同耀去年获得自主创新大奖。  
  
  然而,对于刚刚将重兵投入自主品牌车生产的主流汽车集团而言,他们无法复制奇瑞的成长道路,也不会去复制奇瑞之路。业内人士认为,奇瑞的成长一定程度上是“借”了近几年中国汽车高速发展的光,在车型设计上走的是模仿到创新的捷径。可对于主流汽车集团而言,在市场日益成熟和与国外巨头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前提下,是不太可能走这条路的。  
  
  从目前几家企业选择的发展道路来看,一汽集团是在原有“红旗”和“解放”等自主品牌基础上,力争实现老品牌的“第二春”;上汽和南汽走的是“并购之后再创新”,通过收购罗孚的车型知识产权和资产,直接向中高档自主品牌车进军;长安汽车则保持步步为营的风格,在微型车和经济型轿车上寻求突破……从目前来看,这些道路各有利弊,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谁能在发展中理顺“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传统国有企业体制”与“灵活的市场应变机制”之间的关系。  
  
  一位大型汽车企业老总曾向记者吐苦水:“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如果不当的话,有时也很让企业为难。”这家企业曾经陪高层领导参观新车设计方案,可高层领导一到企业,就会对新车的具体设计提意见,比如说“车尾好像短了一点”、“前灯是否圆一点更好看”,这些意见一提,着实让厂家为难,因为他们的新车设计图是经过全面市场调查后反复酝酿的结果,现在领导的一己之见到底应不应该被采纳倒成了问题。“后来,我们就尽量避免请领导参观新车设计方案了”,这位负责人如此表示。  
  
  其实,对于这些“兵团型”国有企业而言,如何把自主品牌不当成“政治任务”,真正理顺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同时,部分政府官员也少一些“长官作风”和“指令性要求”,而是按照实际情况推进自主品牌,不求快求全,而是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或许是大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