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苏州金龙打造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9-12-29
  十年“造”出三种新能源客车,至2015年,可年产新能源客车3000台。苏州金龙的产业新战开了一个漂亮的头,下一步剑指——

  记者从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获悉,自明年1月份起,该公司将实施两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一是与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合作,成立清华—海格新能源客车研究所,专业研发各类新能源汽车;二是与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公司,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合作,成立“海格新能源电驱动公司”作为生产基地,目标至2015年在苏州形成年产3000台各类新能源客车的产能和产业链。

  据悉,目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技术分为四类: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氢内燃机。其中,前三类发展最快,也较成熟,而苏州金龙正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今年6月,由其自主研发制造的一台纯电动公交客车和一台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已通过国家交通部相关部门鉴定,被投放到北京和昆明两市城区公交试运行,目前效果良好。另有两台混合动力公交客车,也即将投放苏州公交试运行。据此,有人认为,苏州金龙这两个项目的上马,标志着苏州将成为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地之一。

  洞悉先机

  成立之初就瞄准新能源客车产业

  走进位于工业园区苏虹东路的苏州金龙,只见宽敞、开阔的厂区场地上,到处整齐地停放着一辆辆不同类型但色彩艳丽的大小客车,这些客车身上都有标记,或某旅游公司,或某学校等。据该公司相关人员介绍,这些车辆早已“名花有主”,厂内生产任务已下达至明年年底。

  苏州金龙是一家由厦门金龙和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1998年合作成立的客车制造企业。现有总资产25亿元,员工3280人,拥有年产50多类、300个品种、22000台大中型客车及底盘产能,20项专利。依托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理念,2008年,苏州金龙客车销量达16454台,实现销售51.6亿元。其中,出口3321台,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总额2亿美元。今年初,苏州金龙的“海格”品牌经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估,价值达71.16亿元。而对于新能源客车的研发,是其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启动的事。

  1998年企业刚成立,苏州金龙就确立了抢占新能源客车产业高地的发展方向。第二年,即与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开展纯电动客车的研发和制造。至当年底,由该公司制造的12辆纯电动中巴车就在清华大学校园内运行。 2002年,与上海交大等合作试制混合动力客车,当年收获成果,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2006年,再携手上海交大等单位,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和混合动力公交车。去年3月,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再出成果,研制出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第二代,并获CIBC新能源绿色客车奖。今年6月,由其生产的一台纯电动公交车和一台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在北京交通部公路汽车试验场通过了系列性能检测试验,如今已被投放到北京和昆明两大城市城区试运行。最近,2台混合动力车又将投放苏州公交试运行。

  苏州金龙相关负责人认为,此次上马这两个新能源客车项目,是为了发展成果,抢占产业制高点,拓展新空间。据悉,这两个新项目包括:广招研发人员,并投资1800万元购置新能源客车研发、试验、检测设备,成立海格电动车研发小组,为各类新能源客车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投资1500万元,成立“清华—海格新能源客车研究所”;联合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东莞新能源科技成立“海格新能源客车研发中心”,完全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与苏州创元投资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合作,成立“海格新能源电驱动公司”作为生产基地,至2015年,形成年产各类新能源客车3000台的产能,并通过整合目前苏州相关行业、企业资源,打造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制胜法宝

  11 00名技术人才+核心技术

  资料表明,目前,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新能源汽车是各国的热点。我国于2001年启动发展,通过863项目,投入资金和人力研发新能源车技术,组织一汽、东风、长安、奇瑞等汽车集团以及各大高校设立与新能源车相关的技术专题,科研攻关。后因为这类汽车价格昂贵,如电动汽车每辆200万元以上,并且在电机、电池等技术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一直没有推广开来。今年1月,国家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了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如混合动力客车最高每辆补贴42万元,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客车每辆补贴分别高达50万元和60万元等,并在同月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北京、上海、重庆、长春等13个试点城市作为试点,即“十城千辆”计划后,新能源客车一夜之间成了行业内最炙手可热的宠儿。

  如今,几乎所有的客车企业及其所在地政府均“迅速起跑”,拿出了自己的新能源客车计划。如北京于今年3月以北汽福田为基地,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合肥以江淮集团为龙头建设合肥新能源汽车基地等。而位于苏州周边的南通、常州也出台了相关推动政策。“身居”这场竞赛,苏州金龙能否分得一杯羹呢?“能,而且优势明显! ”苏州金龙技术中心主任陈立健说。

  首先是技术实力。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比较成熟的是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而这三类苏州金龙在过去的研发中都涉及过,不仅拥有经验,而且具备一定实力。“当时,因为只知道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方向,不知道哪一种最合适,才参与了新能源汽车各种领域的开发,如今,这段经历却为我们奠定了两大基础:一是培养了一支人才队伍,公司现有1100余位相关技术人员,拥有从技术到产业化的各类科研人才;二是建立了一批长期合作、高效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同时,目前发展最快,推广力度最大的是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这款车的动力系统由电机、电池和整车控制器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整车控制器是核心,它就像车辆的大脑,负责车辆运行中电池、电机的工作状态、制动与滑行中能量回收,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等。掌握了整车控制器,就可以自主选择电池与电机,实现功能的最佳搭配。而苏州金龙拥有的,即为这一项。

  其次是政策空间。今年国家已对发展新能源汽车连续推出多项扶持优惠政策,尤其是12月9日又将“十城千辆”计划,由原来的13个城市扩展到20个城市。在苏州新一轮发展中,节能减排、大力培植新兴产业是重点。在这一背景下,苏州金龙做优做强这一产业不仅拥有强大的支撑,而且又因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相符合,有利于带动苏州周边电池、电机相关资源整合,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降低成本。

  目前,苏州金龙正在承担的新能源客车研发项目共有6项:

  ——与清华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研发12米氢燃料电池客车,计划于明年4月投放新加坡TRANSIT公交公司20条示范线路。

  ——与上海瑞华集团合作,研发12米旅游客车,作为上海世博会试运行样车。

  ——生产8米纯电动客车30辆,作为澳门旅游示范线路用车。

  ——与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电巴公司合作,研发生产12米纯电动低地板城市客车,作为北京、深圳、南昌试用样车。

  ——与广西玉柴合作,研发生产新12米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计划投放杭州城区。

  ——与清华大学合作,生产7米旅游客车,作为东莞市政府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