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全球采购:悬在零部件企业头上的双刃剑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5-08-17
外国整车配套圈门槛高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年会上,一汽富奥汽车零部件公司总经理田雨时说:“所谓的全球采购是一种‘片面的理论’。强调理论是可以的,但要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因为这涉及到民族、企业的利益。当这两个根本利益受到影响的时候,就会把所谓的全球采购理论放到一边去。人家会用这套理论来打我们,而我们有些人还认识不到其中的奥妙,还用它来打自己人。” 恐怕田雨时是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作为中国最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富奥的日子通常比其他零部件企业还好过一些。 谈到这个问题,大洋汽车空调工程(大连)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语调很低沉:“今年的市场形势很不好,由于配套的整车企业销量下降,使得我们的销量减少,另外国家进口零部件非常多,很多企业都在实行SKD生产方式。像北京现代那样的企业,我们进不去。” 零部件企业一般都借地域优势为整车配套,毗邻而居可以减少库存、便于服务、节约成本。前不久,北汽摩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说,北汽摩公司下属的汽车零部件厂想为北京现代配套,但形势并不明朗。 “现在,想进入丰田的采购系统,就是进不去,因为丰田已经有了自己的供货系统。如果一定要进去,就必须加付10%以上的费用。这样干的前景就是‘全军覆灭’。”田雨时说,“德尔福、电装等公司都是从原来的整车厂剥离出来的,每年六七百万辆的生产能力足以养活他们,而我们的整车厂只有那么点市场,当然养活不了零部件企业。这就好比要一个2岁的小孩与一个20岁的年青人比赛打拳,怎么可能获胜。” 先了解客户 再打动客户 记者把电话打到德尔福汽车系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想了解一下他们对配套圈的看法。 记者:在中国,是不是存在欧美、日韩等相对封闭的配套体系,把中国供应商拒之门外? 德尔福相关人士:应该说,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企业各有特点,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等的要求不同。中国企业现实上有种感觉供不进去,但事实上也许是不了解他们的要求,作为供应商必须要来了解客户的特性、生产组织、产品质量、技术、服务等的要求。日本汽车厂对供应商要求非常高,那种信任是通过长时间培养起来的。 记者:是否存在很多配套体系给中国企业机会,但能力却达不到的问题? 德尔福相关人士:有这种情况。德尔福开发了很多中国的供应商,但不能说一批货好就都好。对于主机厂来说,如果供应商产品在使用中出现问题,后果将非常严重。从传统意义上讲,如果不是考虑价格因素,主机厂选用供应商相当保守,现在由于从成本、物流等角度的考虑开始选用能够提供较低价格的产品,但同时也表现出相当谨慎。选用供应商的过程是很长的,主机厂直到保证供应商产品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同时具有价格优势时才会选择你。 记者:德尔福进入日本的配套体系是否有困难? 德尔福相关人士:欧美、日韩企业对产品理念、概念还是有区别的。我们确实更习惯欧美的整车企业,感觉日本、韩国企业对管理、精益生产更细、更极致,这就导致日本企业看我们也是不一样。 我们认为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成长空间很大,希望能为增长性很强的企业供货,我们现在有一些产品为他们供货,但付出了很大努力。德尔福为在美国的日本企业供货,有一定经验,日本企业了解我们,这为在中国供货提供了一些便利。但我们看到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观念上有差别,日本企业更保守,他们更倾向于原来的供应商、那些产品已经在中国生产的供应商。 记者:中国零部件企业还有没有机会? 德尔福相关人士:机会很大。亚洲整车厂确实有这样的传统,由于和供应商之间已形成信赖,或者有资产关系,使得他们跟供应商的关系更紧密,中国的企业进入的可能性差一些,但中国企业具有成本优势。 在挑战中寻找机会 业内专家说, 面对全球采购,我国一些零部件企业显得有点无所适从,原因很多,但关键一条是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各个国家、汽车厂的标准都不一样,这个配套厂要求这个标准,那个配套厂却要求另外一个标准,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为美国的企业配套合格了,为日本的配套企业却不一定合格,这无疑把中国的配套厂分割了。比如,一个冷却循环水管试验,中国企业要做300次,而国外企业只做3次。 也有业内人士说,整车降价直接降低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却不降低国外供应商的采购成本,原因是国外整车厂进入中国的同时把配套体系也带入中国,这些供应商和整车企业一起来中国就是为了赚钱,是利益共同体。 当然,记者也注意到,一些中外合资的整车企业,采购部部长多是外方的,采购部副部长才是中方的。由此,在零部件采购方面,中方自然缺少话语权。 不管当前全国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中近1/3是外商投资企业,还是40%零部件国产化率的坚冰被打破,我们都能感到全球采购这柄双刃剑的挑战更严重。有人说,中国的供应商只能甘心做二级、三级配套商。国外大的供应商也说,我们很多产品也是做二级配套。 看来,现在的问题不仅是如何形成规模、系统、模块化供货问题,而是如何定好位、站稳脚跟争取下一个机会的问题。国内一家雄心或者信心很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负责人说,配套价值链上有很多位置,我们先占住哪怕外围的一个位置,当前进入国外OEM配套很难,但我们只能向前走。 来源: 汽车工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