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是挑战 更是机遇——商用车车架厂厂长周建国谈2008年工作思路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8-03-13
  “2008年是东风有限后23事业计划即将实施的起步年,也是车架厂站在新的起点上寻求发展的一年。因此,需要清醒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而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3月6日,商用车公司车架厂厂长周建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8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之年,车架厂全体员工将用好各种机遇,大胆变革与创新,促进工厂又好又快发展。 
    
  周建国说,2007年,虽然车架厂经受住了各方面的考验,但2008年面临的压力更大——根据商用车公司下达的目标,该厂不仅面临新的指标压力,而且要高质量完成11.3万辆份的生产任务;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必须持续提升依法治企、依法行政的能力;新的薪酬制度运行第一年,必须保证后续配套办法公平、公正实施;辊压车间建成投产后的管理等等。为此,2008年该厂明确了“改善、创新、评价、提升”的工作主题和“务实求新,再创管理新水平;改善求变,彰显团队新活力;精益求精,促进质量新突破;好中求快,实现工作新提升”的工作方针。 
    
  周建国将车架厂2008年的工作重点概括为“两大两重两件事”。“两大”即:一要积极推进DCPW(东风商用车生产方式)实践,提高制造水平和柔性化生产能力;二要构建具有车架特色的节约文化,建设节约型工厂,提升工厂软实力。“两重”指的是员工队伍建设和重型车架能力建设。“两件事”具体为:一、开展以“缺陷减半”为目标的“纵梁孔加工质量百日攻关”活动;二、以装配效率提升为重点,不断挖掘课题,提高产能和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改善活动,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工厂管理体系。 
    
  在推进DCPW实践方面,他强调要强化基础,示范带动,全面展开,更加关注细节,不断巩固DCPW实践基础;要应用DCPW三大支柱等工具,结合QCD改善和QCTS预测预控体系,促进课题的显现化,并及时总结和固化DCPW实践经验,形成组织记忆,强化PDCA循环。 
    
  在能力建设上,他表示将以辊压车间建成投产为契机,尽快建立与正常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试生产机制,有效提高重型车架生产能力和柔性化程度,尽可能地适应产品结构快速调整的需要,完成好工厂新时期的又一次创业,努力将车架厂建设成为一个在国内具有持续竞争力的车架制造阵地。 
    
  对于建设节约型工厂,周建国认为这是企业兴利除弊,自我改善的过程;是对工厂企业文化因子发展、再造的过程。为此,今年车架厂将继续培育以“节约文化”为核心的车架文化,进一步形成全员的共同价值观,倡导全新的工作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全员节约意识,并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开展节约文化理念征集评选活动,升华为理性思考,逐步形成车架特色节约文化理念体系,以更好地指导全员实践,用文化力、文化创新来促进工厂管理水平的持续有效提升。 
    
  周建国说,企业要发展,关键还在于人,这些年车架厂导入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够取得显著绩效,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团队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为此,今年车架厂将继续在全员倡导和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理念,通过建设学习型工厂,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适应力强的优秀团队;将继续推动培训理念由“就培训而培训”向“关注员工职业成长、谋求工厂持续发展”转变;培训目标由“单纯的追求培训计划完成率”向“注重培训效果”转变;培训方式由“注重教学理论培训”向“注重实践技能培训”转变,创造有利于员工成才的良好环境;继续深化岗位竞聘,稳步推进薪酬优化工作,使更多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在工厂内营造相互赶超、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工作氛围,从而实现工厂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