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机制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动机”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8-08-22
  今年上半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完成企业总收入829亿元,同比增长29.9%;财政收入23.01亿元,同比增长41.9%,创近三年半年收入增幅最高纪录。 

  2000年5月,湖北省和武汉市作出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区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的重大战略决策。8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光谷已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试点示范园区。 

  中国光谷经受住全球光电产业大调整的考验,巩固了光通信、移动通信、激光等领域的优势地位,发展了集成电路、消费电子、半导体照明与光伏、存储与显示、软件与服务外包、创意产业;初步建立起多层次的自主创新体系和孵化网络,提出的4项标准被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标准,1000多家企业拥有专利,在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中争得了话语权。 

  今天,光谷让世人瞩目的不再是概念和目标,而是代表财富和梦想的数字和品牌。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审视光谷成长裂变的足迹,对此我们深有体会:“机制创新,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发动机。” 

  管理学有一个“分蛋糕”的经典案例。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斯坦福硅谷和波士顿128公路地区都已成为世界电子工业的创新中心。这两个地方都以技术活力、创业精神和非凡的经济增长率著称,他们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初始处于势均力敌的态势。但是80年代以后,硅谷却超过了128公路地区,而形成这种局面的最关键的因素,是硅谷创造了更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在硅谷的发展中,政府制定规则,从法制上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保障竞争得以顺利进行。 

  由远及近,深圳本是一个自然资源和科技资源与国内许多城市相比,都显得贫乏的地区。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近50%的速度增长,成为第一支柱产业。曾经,深圳总是和股票、外贸、房地产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而今天,IT、高科技已成为深圳新的代名词。究其原因,在于自主创新的机制和文化。 

  128公路与硅谷的对比、深圳高新产业的迅猛发展,都不难看出,发展高科技产业,技术、资本不是决定性因素,而在于高技术与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 

  制度重于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从政府层面讲,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建立起有效的机制。因为高新技术的发展主要靠人的知识和创新能力,因而一种能够刺激人才智慧、激励人的创造热情的制度安排比技术本身更重要。那么,具体到高新区、园区的各类行为主体是在一定的制度规则中对产业要素进行配置的。其中制度规则是否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要素能否高效优化配置、园区产业竞争力能否提升的决定性因素。 

  东湖高新区要争做体制机制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的排头兵、领头羊。创新机制,光谷将如何作为?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建立“产学研”信息互通的沟通机制。 

  创新激励机制,开展“人才资本出资”试点工作,出台“中国光谷创新奖暂行办法”,对取得创新成果与实现产业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创新投入机制,出台《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办法》、设立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种子基金)。 

  创新创业机制,出台《关于推进科技人员创业的实施意见》,加大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和创业项目资助的力度。 

  创新服务机制,实行为企业办事首问制、限期办结制和专班落实制,建立为企业服务的沟通机制、督办机制、通报机制和奖惩机制,促进服务企业创新从主要依靠政府,推进向更多地依靠专业服务机构的市场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