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重卡龙头,凸现王者风范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6-06-13
  在国内借壳上市的中国重汽是原集团控股子公司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由制造、销售两大事业部和即将置入上市公司的桥箱公司组成,其中制造事业部拥有两个整车总装厂,公司主要生产销售斯太尔、斯太尔王和HOWO 车型,配备发动机功率分为260、290、336、371 和410 马力五档。目前公司整车产能约在7 万辆/年,桥箱公司具备6 万辆整车配套桥加工生产能力,已基本处于满产状态,预计四期产能扩容工程将于07 年6月份投产,届时可达到8 万辆整车配套桥加工生产能力。 
  
  重卡市场结构调整促使公司内销快速增长。尽管2006年一季度重卡行业整体上依然延续下滑趋势,但是载重量在15吨以上的重卡产品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复苏趋势。随着油价的上涨和采用计重收费省份的增加,作为运输生产资料的重卡向"大马力、大吨位"产品转移的趋势愈加明显。公司作为15吨以上重卡的绝对龙头,将成为"整体平稳、结构转移"的重卡市场的最大受益者。   
  
  采用低成本战略成功突围   
  
  中国重汽的发展战略是"技术领先、高质量低成本和国际化",我们认为公司在低成本战略方面非常成功,也是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 
   
  现阶段用户对重卡的需求多以低价、省油的经济型产品居多,中国重汽目前的主导产品价位在22 万元左右,其主要竞争对手陕汽德龙系列价格在30 万附近,05 年产销量只有1.6 万辆,06 年计划销售3 万辆。在生产规模方面,重汽仍然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我们认为,中国重汽在产品定价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对于走低成本路线的企业,其产品质量和性能能否与同类产品保持一致非常关键,在这方面中国重汽同样处于领先地位。公司重卡所需各大总成零部件均已做到自主生产,只有方向机仍需进口。通过充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02 年在原有斯太尔产品基础上推出的升级产品斯太尔王已全面替代原有旧车型,自主开发的HOW7 系列车型在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大幅提升,外观豪华大气,05 年推出就立刻得到市场欢迎,当年销售超过1 万辆。06 年4 月交通部将中国重汽的8 款车型列入商用车推荐名单,而一汽、东风等行业龙头均未能入局。   
  
  营销网络和信息系统领先同行   
  
  完善的4+1 销售模式和营销服务网络建设在保证销售质量的同时,提升了公司发现市场需求的能力。中国重汽的营销模式按照终端用户的不同分为经销商、改装厂、系统用户、资源管理和售后服务的4+1 体系。经销商主要针对终端用户,改装厂主要购买公司底盘进行二次改装,系统用户主要针对石油和邮政等大客户直销,销售公司和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全国代销网络销售,对销售价格进行监督管理。在4S 形象店和"亲人服务"方面,中国重汽都是行业内首家,因此每年70 多个新产品投放市场时,都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集团公司在信息化网络建设方面同样值得关注,2001 年以来的累积硬件投入超过4500 万元,在生产经营中已基本实现订单-销售-售后服务的一线通信息系统。自订单生成之日起,每辆货车就拥有自己唯一的网络识别ID 以及用户的相关信息,可以做到生产、库存、配件供应和销售回款的网络实时监控,大幅提升了相关环节的管理效率。 
   
  公司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行业内领先的网络信息系统在提高公司销售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及时反馈客户信息,为公司捕捉市场需求热点、实现区域化战略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今年公司推出的水泥搅拌车底盘之所以热销就是及时发现市场热点的结果,06 年1 季度其销量已占据公司全部销量的40-50%。   
  
  整车主导重卡行业产业链  
  
  潍柴动力与重汽集团分家,曾经让市场想像是不是中国出现了象"康明斯"一样强势的独立发动机供应商。我们的观点是,目前的中国市场环境决定了近年内尚不会形成零部件厂商主宰整车的格局,核心整车厂商依然是行业的主导。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并没有形成技术能力占绝对优势的独立零部件供应商。即使强大如潍柴动力,其停止给中国重汽供货并没有影响到中国重汽的销售,表明其产品并非是不可替代的。另一方面,整车厂商直接与最终用户接触,从而拥有与用户和销售服务商之间天然的密切关系,零部件厂商只能是依赖于整车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来开展服务,不可能建立独立的网络。事实上,国外的主要重卡厂商都向上整合核心零部件厂商,如奔驰、沃尔沃等都自己生产发动机等核心总成,中国重汽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此,近年内不用担心发动机、变速箱等供应商对中国重汽的挤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