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2006中国并购行市 钢铁水泥汽车三马当先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6-02-18
  专家以及各大投行认为:2006年,钢铁、水泥行业和汽车行业将会成为并购重组的核心行业,此外,百货零售、医药、烟草、文化产业企业、证券行业、IT行业和家电行业都可能会有较大的并购重组动作。在全流通预期下,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将变得更为活跃,优质企业的并购价值将逐步浮出水面。 

  并购重组将成A股投资主线 

  2006年,并购题材将成为贯穿A股市场的投资主线,由此带来的投资机会良多。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并购重组交易爆发的一年,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银行改革、石油、石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并购重组引起了世界的刮目相看。对今年的并购重组,各大基金、证券、投行以及经济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多家机构与证券业研究人士认为,2006年,并购题材将成为贯穿A股市场的投资主线,由此带来的投资机会良多。对于2006年的股市,长江证券研究所认为,股市全流通将成为并购催化剂,预测内地证券市场公司间的并购案将继续大幅扩张。 

  招商银行并购重组专家马杰认为,对于国内一些行业,2006年其内部的整合动作仍将持续。他表示,在近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由于前期的投资过热,导致一些行业(钢铁、水泥、汽车等)产能扩张迅速,而受宏观调控影响,需求减少,现已产能过剩。对这些行业而言,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势在必行。 

  平安证券认为,中国银行业具有内部整合的需求和推动力,且银行业的并购是国际趋势;随着其于境内外首发新股,必将吸引更多资金关注。因此,整合并购将是贯穿2006年银行业的投资主题。 

  平安证券认为,随着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完成,市场化条件下的并购行为将有望成为2006年A股市场的焦点和投资机会所在。华宝兴业基金公司指出:并购题材将成为2006年股市的重大市场机会,在全流通预期下,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将变得更为活跃,优质企业的并购价值将逐步浮出水面。 

  而日前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则为外资在未来全流通环境下,大规模参与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打开了宽广的通道。北京首放投资公司认为,有色金属、港口、地产、汽车、航空、银行等具备稀缺、垄断或人民币升值概念的蓝筹股受到外资重点追捧,而外资进场步伐的加快必将导致机构之间对并购价值高的品种争夺力度的加大。 

  钢铁、水泥、汽车三马当先 

  2006年,钢铁业整合是必然趋势;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将向纵深发展;汽车行业并购重组提速。 

  我国钢铁行业已接近大规模兼并重组的临界点,钢铁业整合是必然趋势,但由于国内钢铁企业主导重组涉及到省与省之间、跨区域的整合,触及到地方利益、税收制度等诸多问题,实施困难,而外资收购可能更简单。 

  米塔尔钢铁公司成功收购湖南华菱管线36.673%的股份之后,开启了外资大规模参股国有上市钢铁公司的先例。此外,米塔尔钢铁公司还与包钢、八一钢铁、昆明钢铁等多家公司有过“亲密接触”。有投行人士表示,米塔尔在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参股,直到收购一些年产量在300万至400万吨左右的中型钢厂。 

  世界第二大钢铁联合企业阿赛洛集团与山东莱钢集团的并购谈判也正在进行中,目前已达成双方各持50%股权的初步意向。如果最终成功,该合作将突破米塔尔与华菱钢铁合作中持股比例状况,阿赛洛将占有莱钢股份35423.655万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38.41%。 

  2006年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将向纵深发展,进入到兼并重组阶段。一方面,国内水泥龙头企业对目标市场周边的中小水泥企业进行各种层次的“联合”,以期进一步发挥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外资水泥巨头在国内水泥市场积极布局设点,对国内水泥企业兼并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对国内水泥行业的渗透加大。 

  与国内企业逐步展开的小规模并购重组相比,外资收购开疆拓土的并购都是大手笔。世界水泥巨头拉法基与瑞安建业的合并,一举进入中国水泥行业前三强,其后又整合西南地区水泥市场,一举成为西南地区水泥业的领军集团;豪西蒙入股华新水泥、并拟参与河南省水泥行业整合;海德堡主打西北市场;摩根士丹利添惠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将联合鼎晖中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5000万美元,并购山东水泥集团有限公司30%的股份。在国内企业资金紧张之际,外资觊觎多年的愿望变得容易实现。 

  “事实上,我国汽车产业的大整合是不可避免的。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产能过剩是市场充分竞争的前提,它给汽车行业带来的影响就是加快行业重组的步伐。”社科院曹建海博士分析认为。 

  曹建海认为,产能过剩将成为汽车产业重组的原动力之一。大企业实力增强为重组打下基础。与之相反,利润下降、成本上升让一批年产销量在1万辆左右的小型轿车生产企业在轿车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中已逐渐被边缘化。 

  有专家预测,一汽、东风属于中央直属企业;长安属于中国兵器集团公司,是军工企业;而上汽、北汽和广汽都属于地方国有企业集团。由于多种原因,这几大集团之间暂时很难进行兼并重组。最大的可能是以这六大汽车集团为核心,去兼并重组其他规模较小的汽车企业。 

  2006年,汽车行业并购重组提速的另一大支持来自政府。从去年开始,国资委就已经开始酝酿汽车类中央企业的重组工作。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表示,国资委下属的一汽、东风、哈飞、昌河、沈飞日野和西安西沃六家企业,面临重组将不可避免。 

  哪些行业将成并购新军? 

  中金公司指出,随着业内竞争态势的不断加剧,零售行业内部整合正在进一步深入,资金来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个股两极分化趋势将不可避免。 

  股改使得百货类上市公司更容易被举牌或收购。百货类上市公司之所以受到产业资本青睐,业内指出,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商业地产的资产重估升值潜力巨大。因为百货类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处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其地产具有很强的增值能力;另一方面,这类公司拥有充裕的现金流,这对很多产业资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此外,这类公司存在特殊的股本结构——大股东持股比例普遍较低,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容易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从2005年开始,中国零售业的购并重组狂潮也变得更加汹涌澎湃:百联重组大商、联华超市购并广西佳用、百安居接手欧倍德在中国的业务、国美吞下易好家、黑天鹅及武汉中商的家电部分、永乐买下灿坤并对厦门思文电器进行重组……2006年,随着外资零售业的全面进入,必将掀起国内零售业更大规模的购并浪潮。 

  中金公司指出,随着业内竞争态势的不断加剧,零售行业内部整合正在进一步深入,资金来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个股两极分化趋势将不可避免。行业龙头将能继续分享城市消费升级带来的好处,同时内生增长优势将使盈利增长质量更高;而竞争力差缺乏内生增长,过多依赖于外延式增长的企业将无法维持高成长,时尚消费且快速增长的连锁百货公司业未来有望脱颖而出。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医药经济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目前,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已出现提高趋势,购并活动活跃,可以预见,兼并重组将出现高潮。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但远非制药强国。在现有制药企业6000多家中,大型企业只有300余家,还有1000多家企业仍在亏损中挣扎。纵观国内制药企业做大做强将只有通过资产并购、重组来实现。考虑到医药产业在我国全面进入WTO之后能经受外资的冲击,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扩大医药行业的资产规模,提高国内市场的集中度已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 

  国务院日前下达文件,对烟草行业重组产权关系有明确指示,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烟草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一难题破题之后,跨省重组必将掀起高潮。酝酿已久的两广(广东、广西)重组很有可能拔得头筹。与此同时,各大跨国烟草公司也纷纷调整战略,强强联合,大肆兼并,造就极具抗风险能力的跨国烟草集团,如英美烟草公司的并购重组,中国烟草公司的整合再造等等。 

  有关部门近日发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和建设一批出版、电子音像、影视和动漫制作、演艺、会展、文化产品分销等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同一地区的媒体下属经营性公司之间互相参股。支持中小型文化单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产业群。 

  金融板块尤其是银行板块,在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除积极筹备在华设立营业机构外,明显加快了购并中资银行的步伐,参股、控股中资银行,已成为外资银行占领中国市场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对于国内银行来说,为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壮大自身规模,适应未来的激烈竞争格局,国内的各家银行纷纷寻找外引内联的新路子,做大做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舞台的潮流。 

  市场调查公司IDC认为,2006年IT业界兼并重组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2006年类似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合作方式将进一步推广开来。“孤军作战”的研发模式将在IT领域逐渐淡出,而合作方式则流行开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各企业的市场领先地位。 

  2005年,中国家电业则迎来了第三轮并购重组浪潮,这一轮浪潮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再重组”。而且2006年依然会延续这种重组特点,甚至会产生过程中的反复和曲折。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承诺的一步一步实现,中国的国内市场也将逐步对外开放。可以肯定的是:在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市场,各种并购重组的经济手笔尤其是有国际资本参与的大手笔将会越来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