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印度第二大商用车企为投产中国备战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8-12-22
  盖世汽车网:首先请就您的理解谈谈中国和印度的商用车市场。  

  古珀塔:中国商用车市场上有很多大的企业(当然也有些规模小一些的),他们一般都是从其它供应商处采购主要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然后他们自己组装再销售。  

  印度的商用车市场不一样。重卡市场上仅有三个主要企业:塔塔、阿斯霍克-雷兰德、EicherMotor(印度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与沃尔沃的合资公司,除了这三个,还有些小的企业,如AMW,马亨德拉和纳威司达的合资公司(两公司在2005年建立合资企业,在印度制造销售轻、中、重型商用车)。印度商用车市场上没有像中国这样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我想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约有超过一百家整车企业,他们仅仅是组装而已。  

  在轻型商用车级别,两大领头企业是塔塔和Eicher,其它小得多的企业有Bajaj和ForceMotors,阿斯霍克-雷兰德也开始通过与日产建立合资企业加强这块业务(在此之前,轻型商用车并非我们的业务重点,我们只是小批量投产采用依维柯技术的轻卡)。我们的合资企业2010-2011财年投产,预计一期产能为10万台发动机和卡车,其中20%用于出口。  

  上面提及的这些大的印度OEM都有自己的发动机厂、变速器厂、驾驶室厂等等,他们不需要从其它供应商处采购--只有那些规模较小的OEM厂商像AMW才需要对外采购。但在中国,几乎所有整车厂商都需要对外采购关键部件,因此也形成了一些就某类关键零部件的大型供应商企业,比如玉柴、潍柴等。  

  可以看到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商用车市场已经成熟,但实际上,印度商用车市场相比更加成熟,而其领头企业都相当地独立。  

  盖世汽车网:回到2004年初,据报道阿斯霍克-雷兰德当时考虑在中国投产卡车和客车--作为扩张海外业务的一部分;2007年6月份你们在上海成立了中国代表处,为什么决定做得这么迟,上海办事处扮演什么角色?  

  古珀塔:眼下我们主要侧重在中国采购,以用于印度工厂的生产;同时我们也以开放的态度准备并购或建立合资企业,我们现在正在寻找一个规模不大的客车厂(作为潜在并购对象)。这个工厂的位置可以在国内任何地区。我们计划利用这个工厂(如果如愿以偿)服务与国内市场,同时还出口部分到海外市场。我们的期望是该厂年产500-2000辆客车。AshokLeyland去年通过并购进入了欧洲市场,并且我们已经在中东、东盟和非洲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现在是重新开拓中国市场的好时机。  

  另外一个机会是合资或收购的方式在中国建立轻型柴油机生产企业,主要是4缸柴油机。我们已经在6缸柴油机方面具备核心技术和产能。目前我们从中国大量进口不分柴油机,主要是用于工业和发电设备等领域。  

  盖世汽车网:业内人士说2009年底会是汽车产业进行并购重组的好时机,您同意吗?  

  古珀塔:上述这些项目都会长周期内进行,我们会一直不断寻找机会。目前的经济形势不会阻止我们继续开拓业务。或许当我们完成某项并购或合资之时,业务环境也相应已经转好,而那是我们则重会增长之路。  

  盖世汽车网:您怎么评判本土这些供应商?在进行中国采购、寻求本土生产机会时是否也碰到了些挑战?  

  古珀塔:我们在与中国供应商企业的合作很成功。当我拿同样这个问题多次问其他采购商,他们的反应不尽相同。我的看法不同于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我们至此在中国所有的经历都非常令人满意。  

  我们与所有的合作方关系都很融洽。我们只从长远的角度看所有事务,并以发展我们的业务为最终目的进行人力和无力的投资。若让我打分,我们对于产品质量是100%满意,对供应商的交货能力98%满意,并且认为他们的价格具有足够竞争力。我们在中国采购一些关键部件、安全件,我们与这些供应商一起工作,不求他们短期具备优秀的质量和供货能力,但是务必确保他们的流程健康有序。  

  我以这些中国供应商为傲,我们相互信任,即使是在当前非常困难的时期双方仍然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