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东风:微增长时代的新征程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13-07-23
  伴随扩张的脚步,东风“王国”日益庞大。  
    
  如何管理这支“多国部队”?  
    
  如何避免旗下不同公司、不同品牌间各自为战、互相倾轧?“大协同”战略,由此诞生——  
    
  新老事业首先协同。东风将发家之地——十堰基地进一步推向前台。  
    
  东风商用车公司、东风汽车股份公司与零部件企业传统的协作关系进一步巩固;东风的合资企业中,神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陆续在十堰基地提供合作项目;东风实业公司、东风零部件公司则走出十堰基地,拓展业务。  
    
  技术协同,诸多协同中的核心。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方驰算了一笔账:“公用技术平台集中投入,各板块根据产品细分的特点做差异化投入,可以节省20%-30%的资金投入。”  
    
  投资协同避免投资项目在集团内部“打架”;采购协同让大宗物资集中采购;海外事业协同则统一规划出口产品、统一谋划海外市场、统一树立海外形象、统一安排海外业务。  
    
  一个个协同中,东风拧成一股绳。  
    
  自主创新:担起“国家队”使命  
    
  5月,高调复出的红旗轿车,令一汽成为今年汽车业的焦点企业,也引发业界对东风的寄望: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何时成为国人骄傲?  
    
  去年,东风自主品牌汽车销量达113万辆,在国内汽车行业中排前列。  
    
  与雄踞中国第一的商用车相比,自主乘用车是东风的短板。  
    
  去年,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排全国第四;今年1月至6月,排全国第三。  
    
  力补短板,东风“乾”D300计划强力推进。  
    
  乾,八卦的第一卦。“第一”,彰显着东风自主事业追求的目标。  
    
  根据该计划,到2016年,东风总体自主品牌销量将达到300万辆。其中,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要在5年内达到100万辆的产销目标。“世界汽车著名品牌都是在长期残酷的竞争中,逐步积累并发展壮大的,不能急功近利,东风自主乘用车业务起步较晚,但东风从来不缺创新基因。”朱福寿说。  
    
  走进东风公司技术中心,活力扑面而来。  
    
  这个占地23万平方米、斥资7亿多元建成的新技术中心,主要承担自主品牌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总成的研发工作。  
    
  “这里有国内外先进的造型设计、汽车电子试验、发动机试验、试制阵地、材料工艺阵地等研发设施,可同时进行6个产品平台和3个发动机平台的设计开发和供应商同步开发工作。”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侯宇明介绍。  
    
  创新之光,引领未来。“东风猛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东风混合动力客车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东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均居行业前列。  
    
  冲破国外技术壁垒,一辆辆驰骋的东风自主品牌车,风行神州。  
    
  直面产能过剩:加快产业重组步伐  
    
  底特律——这座美国曾经的第四大城市,7月18日申请破产保护,给全球汽车业带来巨大震撼与反思。  
    
  作为世界著名车城,汽车产能过剩成为底特律衰败的重要推手。  
    
  中国汽车产业是否面临产能过剩压力?  
    
  当下,虽然中国车市已走进“微增长”时代,但整车企业扩张的冲动依然不减,纷纷高歌猛进扩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到2015年,国内六大整车制造商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广汽和北汽的总产销目标将超过2800万辆,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华晨和江淮的总产销目标也将达到1200万辆。  
    
  这意味着,届时国内主流汽车企业的产销量将飙升到4000万辆。“汽车行业可能出现产能的结构性过剩,部分处于调整期的企业产能相对过剩,而部分发展形势好的企业,产能则相对不足。”朱福寿分析。  
    
  他建议,国家取消汽车企业不能代工生产的政策限制,允许有条件的企业相互借用生产基地,以充分调配和利用好企业产能资源。  
    
  业内人士则分析,市场的倒逼机制下,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速行业整合。  
    
  “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将进一步加快。”东风汽车公司经营管理部副部长夏晓川认为,兼并重组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国家鼓励产业重组。特别是在微增长情况下,一些小的企业和抗风险弱的企业联合重组的意愿增强,一些大企业获取资源的机会在增长,产业兼并重组在增强。  
    
  直面可能出现产能的结构性过剩,东风加大走出去的步伐。  
    
  海外事业“DH310”计划启动——  
    
  到2016年,东风海外出口达到30万辆,成为行业出口前三强,出口量占自主品牌总销量的10%,并建成10个战略性区域市场,提升公司的国际化运营能力。“未来的10年至20年,将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关键时期。东风将以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汽车产业。”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汽车论坛上,东风人豪迈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