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东风好借力 鼓帆要远行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5-08-17
    中国人眼里,自然界所赐予的东风总是与温暖、开放和新生紧密相连。
    我们不难发现,把当年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命名为“东风”,把第二汽车制造厂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以及把“东风”品牌保留在该公司与日产公司的合资公司中等等行动,都洋溢着那种驾驭自然、保持开放、追求新生的精神动力。
    这种精神动力,曾经鼓舞了和正在感染着关注东风汽车公司发展的人们。11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东风模式’与国企改革”研讨会,又为这些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大平台。
    除了一个“热”字,再也没有一个字可以恰如其分地形容这次研讨会的现场了。作为主办单位,人民日报社经济部与中国汽车报在组织之初就考虑到了这种“热”,特意选择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一个宽大的会议室,可没想到还是“保守”了,当天的会场不仅座无虚席,而且连靠门的过道里都挤满了闻讯赶来的媒体记者。
    国务院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国务院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副司长王富昌等领导,以及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司长陈全生、商务部研究院跨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泰岩、中央党校教授李兴山、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金碚、社科院网络中心副主任罗仲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刘世锦、清华大学教授夏冬林等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者普遍认为,东风汽车公司的经验并不仅限于汽车行业本身,它对中国的国企改革意义重大。同时,如何让搭建好的平台发挥良好的效用,也是东风的长期任务。
    
                 国际化眼光使东风公司在战略上领先
    一位研究企业战略的西方学者曾经说过,当著名跨国公司纷纷把源自中国的《孙子兵法》运用于商战的时候,中国的企业仍然在企业战略的黑暗中摸索。现在我们可以说,东风汽车公司已经成功地走出了这种黑暗。该公司的战略决策者们居安思危,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态势良好、企业发展步入新阶段的情况下,主动进行改革,积极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在企业战略层面上为国企改革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
    这种战略眼光,首先反映在东风公司的目标上。11月24日,东风与日产的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发布了中期事业计划,除了其要使销售和营业利润至2007年底翻番的决心让人兴奋之外,更有要在2007年坐世界商用车第三把交椅、把乘用车做成中国最具有价值品牌之一的目标引人注目。显然,关注这个目标的,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汽车企业了,因为这个目标本身具有了国际性。
    战略重组的成功,已经给东风汽车公司的各个生产基地带来了巨大的活力。据了解,东风汽车公司并没有给战略目标的执行留下悬念,它已具有了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长期研究跨国公司战略的王志乐教授,曾经参与过东风汽车公司合资项目的论证。他认为,东风汽车公司的战略思维十分清晰,东风公司的决策者们研究了最近全球化的过程中,汽车行业新的竞争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困难、问题、挑战,制定了“精干做强主业,放开搞活辅业”的基本战略举措。他表示,从战略上讲,企业应该利用经济景气度好的时候推进改革,因为这样有利于解决矛盾。东风模式的改革路子,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金碚博士也强调,从长远看,企业竞争力决定于规则,决定于体制,东风公司正是顺应准备迎接长期的竞争要求,进行了在规则和体制上的改革创新。未来的汽车行业利润将会逐渐减少,达到国际水平,甚至低于国际水平,到那个时候,汽车行业的竞争才真正开始,考验国有企业的时候才真正到来。他认为东风能在现在汽车行业景气非常好的时候,看到很远的未来,难能可贵,在企业战略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现代“新诸葛”上演新版“草船借箭”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面前,东风人是敢于承认与对手的差距的。公司总经理苗圩坦诚地说:“我们承认,在汽车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品牌价值等等方面,我们与跨国集团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与会专家感觉到,东风人敢于承认差距并勇于奋起直追的气魄,已经超出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性思辨范畴,而融入到企业改革的血液中、走进了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积极的追赶,需要科学的谋划,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黄泰岩教授把东风公司与日产汽车的合资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比喻成“草船借箭”,这个形象的提法令人耳目一新,得到大家的认可。黄教授认为,东风创造了一个很重要的理念,那就是“融入”,即当我们无法直接进行竞争的时候,就要融入:“融入首先是切入点,所以切入点的概念非常重要。”他分析说,有些目标在现有的条件下,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已有的人员能力基础上,无法创造,就涉及到一个如何巧借的问题,别人的比较优势我们能拿过来,进行资源整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思想,就是“草船借箭”。这首先要具备一个前提,就是有草船,如果什么都没有,想借也借不来。
    苗圩用一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跨国公司不是救世主,东风公司也不是干不下去了。” 在与日产合资之前,东风汽车公司的年销售额是700多亿元,利润达到60多亿元,还拥有十堰、襄樊、武汉、广州等生产基地。这些都是东风汽车公司让跨国公司眼睛发亮的条件。
    黄教授还讲到,跨国公司拥有我们所缺乏的资本、技术、管理等优势,我们短期内做不到,做不到就可以去借,借资本,借技术。东风在这里恰恰和多个公司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与雪铁龙合作,与日产合作,与本田合作,在这些合作过程当中寻求自己在某个点上巧借人家的优势,巧借人家的品牌,巧借人家的资本,构建我们更多的资源平台,而不仅仅依靠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人们理解了,东风与日产的合资,不是一方有难之后的财务并购,而是寻求双赢的战略重组。
  
                  东风汽车公司经验具有重要改革意义
    使东风汽车公司这样一个老的国企走出大山、与跨国巨人全面合作并能够平稳完成过渡,这本身就是国企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具有比较广泛的积极意义。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站在战略的高度对东风公司的重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东风公司搞活,不仅仅是一个公司的振兴问题,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崛起也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他说:“东风与日产的合作把大量东风原有的资产存量,包括职工等等都整合进去,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可贵的。”
    作为东风公司前身——二汽的老领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的发言意味深长:“东风汽车公司多年来形成的特殊文化,要想用一般的办法打破或者改变,几乎是不太可能。而用于跨国公司战略合作这么一种办法,是一种很巧妙的办法,它会导致整个地区的文化、企业的文化慢慢改变,出现一种新的生机,而总体上又比较平稳,没有出现非常大的剧烈变化,这一点我认为是很可贵的,这是一种整体性的重组。”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认为,东风汽车公司的改革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他对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分析了东风公司重组的普遍意义。他说,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我们改革25年探索的一个宝贵的经验,如今它在东风公司体现出来了,这值得很好地总结。东风汽车公司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与多家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在改革中对人员安置实行先合资、后分流举措,以及在合资企业中成功地保护住了自己的品牌等等,都体现了三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归属清晰、产权明确、保护严格”的总要求。
    李连仲强调,东风汽车公司不仅妥善地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还妥善地处理了企业新机制和原来老体制的衔接问题。因此,东风经验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转制来说,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确实有重要的改革意义。
  
             与跨国公司的成功合作还只是大发展的开始
    借助与日产等跨国企业合作,东风汽车公司快速走上了国际化发展的大道,这是一个大的进步。同时,与会领导和专家也都提醒说,对于东风人来说,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因为,企业的发展永无止境。
    在本次研讨会上,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也说:“我们深知,东风汽车公司的改革,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这让人想起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总裁中村克己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中国汽车企业要想做出世界知名品牌,还要有较长时间的积累。”
    东风好借力,鼓帆要远行。苗圩表示,企业当前的任务是如何发挥已经搭建好的大平台的优势,推动东风汽车公司尽快成长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贺北时 柳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