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影响我国汽车品牌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5-08-17
1 品牌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   在日益动荡多变的市场条件下,品牌已经成为赢得顾客忠诚和企业求得长期生存与成长的关键,品牌的竞争力已不容忽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重新审视其品牌管理策略。在全球环境下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多地和产品品牌的竞争力联系在了一起,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制约、相互依存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一个连续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因为即使建立了核心竞争力,也还有可能再瓦解。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商品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企业竞争力物化的表现。   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指出,中国企业过去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能吃苦耐劳;二是具有廉价的资源;三是有限的产品优势;四是关系网络优势。   中国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只能保持3~5年的时间。现由于加入WTO,企业品牌的寿命周期将会大大缩短,这不能不说对现在的本土企业来讲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由此看来,与跨国公司相比本土公司最缺乏的就是品牌竞争力,品牌能不能在市场上立住脚,决定着企业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盈利能力。要建立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建立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资源要有这样的特点:没有市场可以买到;要有法律保护;资源本身与能力有互补性;具有组织性,不属于个人;有持续竞争力。品牌作为一种独有的无形资产,具有特殊的附加值。它隶属于一定的组织,并且有相应的专利和法律保护,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的竞争力也代表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研究我国汽车品牌发展的关键因素就应该从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人手。   2 关键因素分析   运用战略理论中的要素分析法、企业竞争力要素论、品牌要素论,结合我国汽车品牌的实际发展,可以得出影响我国汽车品牌发展的关键因素分为两大类,四个层次。   外部要素:环境要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   内部要素:资源要素,能力要素,知识要素。   其中:   资源要素:包括人力要素、信息要素、技术要素、营销要素、资金要素等。   能力要素:包括技术开发能力、营销能力、融资能力、组织管理结构等。   知识要素:包括文化、制度(体制和机制)、战略等。   内、外部要素共同形成了品牌的综合竞争能力,见图1。 图1内、外部要素构成品牌核心竞争力   2.1外部要素分析   环境因素是形成品牌竞争力十分重要的条件,可以增强或者削弱能力,实现或者损耗资源。   2.1.1政治环境——汽车品牌健康发展的保障   政治环境主要涉及世界贸易组织、垄断与竞争立法、环保和消费者保护立法、税收政策、就业政策与法规、贸易规则、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讨论政府在汽车品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发展汽车品牌的历程可以看出,为了促进汽车品牌的发展,这些国家政府在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中,无一不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对汽车品牌作用的必要性,是由汽车工业的特点、发展要求和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由于各国发展汽车品牌所处的环境和进程不同,政府对汽车品牌作用的侧重面也不尽相同。综合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扶持汽车品牌的发展,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使汽车品牌更快成长,并达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这种扶持对汽车工业后发展国家尤为重要。包括:(1)政府建立国家开发基金,加大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2)在研究开发的运作方式上采取联合设计、委托设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3)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尽快进行企业战略重组,走强强联合的道路。   其二,保护我国汽车品牌,包括:(1)制定政策、规划、纲要,提倡品牌保护战略;(2)为企业品牌创造良好的环境;(3)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加强对自有汽车品牌的保护力度;(4)加大打假力度,在汽车型式认证制度中,加入知识产权的主要条款,防止假冒车、套牌车、拼装车的出现。   2.1.2经济环境——汽丰品牌腾飞的基础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产业周期、GDP趋势、货币供应和利率、通货膨胀、失业与就业、可支配收入、原料和能量来源及其成本、贸易周期、公司投资等方面。在这里我们研究汽车品牌的经济环境主要是指融资环境。   汽车品牌要健康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1981—1998年,汽车工业总投资额为1560亿元人民币。“八五”期间是汽车工业的投资高峰期,全行业投资额达756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投资总额的1.18%。“九五”前3年,我国继续保持强劲的投资势头,3年累计投资达594.8亿元人民币。到2002年年底,我国汽车工业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合作,建立了600多家三资企业,总投资规模200多亿美元,相当于过去50年汽车工业投资的总和。汽车行业上市公司30多家,其中整车概念公司21家,总资产规模达499.02亿元,相当于50年来汽车工业总投资的30%。从投资方向看,后期投资力求集中投向大型企业,从而形成了几个大型企业集团,分散生产的局面得以改善。进入WTO后的5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加入WTO后,经过5年过渡期,我国将全面取消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所有非审慎性限制。届时,国内金融市场同时也是国际金融竞争市场,中资金融机构将全面面对国际强手的激烈竞争,能否在5年过渡期内迅速提高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切实提高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和货币管理部门货币政策的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2.1.3社会环境——营造汽车消费市场   社会环境,主要指人口统计、收入分配、人口流动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变化、对生活的态度、消费结构和水平、教育水平等。   社会、文化、人口和地理位置因素左右着人们生活、工作和消费的方式。新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不同类别的消费群体,从而导致企业战略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对环保意识日益增长就是企业战略必须与之相适应而不断产生变化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大力发展环保型轿车,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可再循环再造材料,都应成为汽车厂商在制定企业战略品牌的长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要素决定了汽车产量的高低和对汽车市场品种的需求。   消费结构和水平是影响汽车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买车是迟早的事。然而现在买还是何时买,却是一个两难选择。目前,影响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汽车是比较昂贵的消费品,而且其维修和保养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消费者在决定购买之前,自然要权衡各方面的因素。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对汽车市场的作用是巨大的。同所有的商品一样,人们对汽车这个昂贵的消费品也有一个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有人认为乘出租车与买车,后者的花费大于前者。但是,这里反映了生活方式的不同和价值观的差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是否买车,关键在于你的价值观是否已经接受了这种商品,在于你的生活方式是否已经与汽车密切相关。   2.1.4技术环境——汽车品牌发展的先决条件   汽车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是否关注技术环境成为决定汽车晶牌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技术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对研究的支出,政府对行业的技术关注,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技术转让速度、劳动生产率变化和技术工艺发展水平等。汽车技术范围广泛、复杂,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目前完整的汽车技术体系。汽车技术体系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产品技术、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产品技术是汽车技术的核心。产品技术涉及的内容很多,从其发展看,主要关注汽车安全技术、节能防污染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汽车电子技术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工业总体技术水平比国际水平落后约20—30年,汽车零部件技术力量尤其薄弱,轿车生产技术几乎是空白。此后近20年里,通过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中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近1赊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先后引进了国外技术30赊项:其中整车26项,发动机、变速器、车身等主要部分25项,零部件153项,工艺、研究开发等79项。引进车型涉及除中型载货汽车以外的几乎所有车型。与此同时,300余家汽车工业的重点企业,还通过直接弓进外资进行了技术改造。到目前为止,中国汽车工业已基本具备除轿车以外的多种主要车型和零部件的自主开发能力。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汽车的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仍然有很大差距。政府和行业对技术的关注是技术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政府对汽车行业研究工作的支持越大,汽车品牌的技术创新就越快,汽车品牌的发展也就有了保证。   2.2内部要素分析   根据企业竞争力论和品牌竞争力论,影响汽车品牌的内部要素主要包括3大类:资源要素,即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可以获得的各种“资源”,从而使企业具有某些优势。包括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源、土地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组织资源、社会关系资源等;能力要素,即能够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以及实施战略的“能力”,表现为企业自身的素质。包括技术开发能力、营销能力、融资能力、创新能力等;知识要素,即不受物质资源约束而本身却能够物化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知识”或“学识”。包括企业文化、观念、战略、制度、管理、模式等。一般来说,知识要素居于内部因素的最里层,是核心,而能力要素居于第二层,资源要素居于外层。   企业在人、财、物各方面的资源,经过长期的积累、运用和组织,转化成企业的综合素质,再经过锤炼和升华,进一步转为更深层次的文化、管理、战略、制度等,这三者最终形成了品牌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资源是形成品牌竞争力的实力前提,具有基础性和可实现性。能力是最主要的资源,具有开拓性和动员性。知识是能力的内在因素,具有创造性和决定性。品牌的“核心能力”则是其中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知识,具体包括质量、服务、形象、文化、管理、创新、广告、公关8个方面。品牌的本质,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社会约定。消费者买某一品牌,实质买的是一种产品质量消费安全的承诺或信用保证。品牌本身只是一个标识,关键是其背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没有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营销能力、融资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的人才,以及良好的组织管理结构等。对技术开发能力的提高,中国企业首先要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积累能力;然后是采取各种形式的对外合作,通过实践中学习逐步提高开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主的目标。   此外,中国企业还要注重提高综合素质。技术固然重要,但不是一切。海尔能畅销国内外,不在于其技术高人一等,而在于服务更优更快。国内汽车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差距,除了技术,更有企业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市场销售、融资能力等方面,以及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尽管技术是当前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前沿,但它毕竟只是品牌要素之一。品牌竞争力是由不同竞争力要素有机联系而成的整体竞争实力,分散的技能、专长和竞争力要素都不成其为竞争力。很难想象在其他竞争力要素极其缺乏的或发育不良的情况下,单靠技术要素的加强,就能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   有专家分析说,汽车生产的复杂性和规模化,决定了生产组织和管理也是影响品牌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丰田品牌能饮誉国际,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创造的“丰田生产方式”,它通过产业组织结构的重新构建,特别是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分工模式,零部件采购体系的改革,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丰田生产方式”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管理革命,自上世纪80年代后,国际汽车业普遍实行“精益生产”方式,就是脱胎于“丰田生产方式”。由此可见,技术固然重要,但与企业组织、市场营销、融资能力相比,其对品牌竞争力的实质性提高方面不一定更有效用。   因此,中国的汽车要出名牌,企业就不能把目光只盯在技术上,还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营销和融资等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迎头赶上,创建自己的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