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汽车零部件业洗牌国产品牌“突围”在即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6-07-12
  数据显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业已经是美国零部件的第五大供应商。据估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的零部件市场将会达到35%的年增长率。2010年之前,中国零部件的出口额将达到400亿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70%以上的跨国零部件巨头都已齐聚中国,给本土零部件企业带来了严峻考验。 

  汽车零部件全球市场洗牌 

  近几年,在零部件体系中,三菱、博世、德尔福、伟世通等国际巨头纷纷向海外扩军,并冲击着中国零部产业。从2005年,通用汽车公司全球1700家供应商精减了500家,德尔福公司也计划将供应商从4000家精减到700-900家。有关人士判断,当前国际正面临新一轮汽车产业转移,为了打破不平衡的竞争结构,跨国汽车公司的供应链开始松动,供应商体系正在发生变化。实现由本土、区域生产为全球生产,形成一批新的汽车产业集群。 

  国产品牌全面提升竞争力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目前只占销售收入的1.4%左右,远远低于跨国公司平均5%的水平。研发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研发设施落后,造成研究开发能力弱。开发能力不足和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不强,严重制约了汽车零部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整车包括上万个零部件,如果关键零部件没有自主品牌,民族车企的发展依然会不时受扼制。但能在某一领域获得突破,使关键零部件不仅可以自给,还可以面对全球供应,那就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有专家强调,国内零部件产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实现规模经营,特别是要紧密配合整车企业品牌建设战略,通过共同合作,提高竞争力,逐步打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成本、品质、高新”的A级形象。 

  “十一五”规划要求,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要逐步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尽快形成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应取得明显成效,节能、环保、安全及回收利用技术应用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深程度地参与国际汽车产业的合作与竞争,初步建成全球主要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高新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中国的汽车市场居世界前4位,汽车零部件尽管处于高速发展期,但由于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零部件产业的基础仍然较差。其中80%的汽车技术还掌握在外资品牌手中,特别是在高端发动机、电子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几近空白,满足汽车生产高速发展的需要甚感紧张。 

  有内业人士指出,我国目前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还十分薄弱,除音响系统外,汽车专用IC、高档传感器、微处理器基本上处于空白,不得不依赖进口。 

  如今,随着IT巨头们大举进军汽车零部件产业,这一现象将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改观。2005年,联想率先进入汽车零部件产业,随后微软、摩托罗拉等国际IT巨头也都表示要大举进军汽车零部件市场。事实上,汽车零部件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的确赋予了这些IT巨头实现“汽车梦想”的基础。在当前的汽车工业中,电子系统可以占到一辆高级轿车总成本的70%、普通轿车总成本的30%。 

  据预测,未来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导权将落在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技术与应用方面。现有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传统供货关系或许将被打破,IT企业将掌控下一代汽车电子配件市场标准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