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高油价下开辟战场 新动力车终会突破重围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6-07-13
  在经历了轮番调价之后,高企的油价成了笼罩在有车一族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种种迹象显示,短期内油价并没有回落的可能。7月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以每桶75.19美元的价格收盘,为1983年该种原油期货交易推出以来的最高。  
  
  高油价时代,寻找一条迎合市场并符合经济规律的“捷径”,自然也就成了汽车生产企业努力的方向之一。柴油动力、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一系列的汽车新能源方案,正逐步从设想变为现实。然而,当一种符合节能、环保理念的新动力车型在实验室诞生时,并不意味着它就能理所当然地在市场上畅通无阻地前进。造价成本是一个方面,政策支持与否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如何,也是重要的因素。 

  在这方面,当前最时髦的莫过于混合动力车。2005年12月15日,国内第一款混合动力轿车,一汽丰田普瑞斯下线,并在今年3月正式投放市场。紧随其后,一汽、东风、长安、奇瑞、吉利、比亚迪等多家汽车企业先后宣布了各自的混合动力车计划,雄心勃勃地要开辟这一全新战场。 

  普瑞斯“叫好不叫座” 

  “自今年3月份正式销售以来,平均1个月还卖不出1辆。”杭州一汽丰田某经销商告诉记者,杭州4家经销商的销量加在一起,也刚刚超过10辆。在这位经销商眼里,这样的销量是意料中的。“至少在目前,厂家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概念推向市场,决没有希望它能成为跑量的产品。”他说。 

  无论是环保还是节能,普瑞斯都是一辆好车,熟悉它的人都这么说。普瑞斯混合动力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定装置将刹车时的机械动力潜能储藏到电池中,从而实现汽油、电两种动力交互使用。道路越是拥堵,刹车次数越多,普瑞斯的优势也就越明显。由于耗油量少,尾气排放量也就随之降低,与普通汽车相比环保效果明显。 

  普瑞斯用车成本上的优势究竟有多大?昨天,记者找到了普瑞斯杭州用户董先生。“我主要在市区道路开,高速也上去过,仔细算了一下,百公里油耗6升不到一点。”由于普瑞斯在高速上的优势很小(刹车少),因此根据董先生的情况,杭州市区行驶百公里油耗可控制在5升左右。而在1.5排量的同级车中,市区百公里油耗约9升。简单对比,普瑞斯百公里可省下3升汽油,约15.4元(97号,5.13元/升)。以一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可节省油费3000多元。如果交通拥堵情况得不到缓解或油价继续上涨,普瑞斯用车成本上的优势还会得到进一步体现。 

  “对10多万元的汽车来说,一年能省下几千元的油费,确实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了。可是,在普瑞斯30万元的售价面前,这样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董先生坦言,当初决定购买普瑞斯,用车成本上的优势仅仅是吸引他的因素之一,最主要的是,他觉得这是一款代表时尚和未来方向的汽车。 
  其实董先生所言不仅是普瑞斯的尴尬,也是其他新动力车型的共同尴尬,即价格相对过高。一汽丰田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种尴尬,也正在为促销普瑞斯而做种种努力,如目前一汽丰田已与中石化合作,普瑞斯加油时将享受价格优惠,希望以此拉动销量。 

  新动力车更需政策扶持 

  因为前期的研发投入以及造价高,新动力车型要以产品价格取胜从而占领市场,目前看来似乎不太可能。业内人士认为,在这过程中,政府部门尤应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普瑞斯虽是国产车,但90%的配件从国外进口,价格上很难有下探空间。按照目前的这个价格,我们的利润接近于零。”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销售企划部公关室经理李湘告诉记者,短期内普瑞斯的价格很难降。 

  价格下不来,销量就上不去;销量上不去,单位生产成本就高,价格也就越下不来。普瑞斯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李湘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出台针对节能、环保新动力车型的优惠政策。“在很多国家,政府在税收上对普瑞斯有政策倾斜,其他优惠措施还包括,免收停车费,公共道路上优先通行等等。”李湘认为,在市场起步阶段,政策应是最大的推动力。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多次承诺要扶持节能、环保车型的发展,比如今年4月1日的汽车新消费税政策中就明文规定,混合动力车将享受税收优惠,但直到现在还没有见到具体的优惠措施。显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任重道远。 

  如果说普瑞斯尚能进行市场化尝试外,那么造价更高、环保性更彻底的氢燃料电池轿车,如果没有政策扶持,恐怕连市场化的机会都没有。而如果没有长期的市场推广,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油改气”推广到家轿有点难 

  同样是高油价的产物,“油改气”作为另一种节能方式,近年也开始成为车主谈论的话题。 

  所谓“油改气”,就是由汽油改烧石油液化气,只需加装一套供应燃料的液化气钢瓶和一套新的点火系统即可。据测算,行驶相同里程数的汽车,烧气要比烧油减少尾气中有害气体排量1/3以上。此外,由于相同燃烧值的汽油和石油液化气有差价,改成烧气后将更经济。目前,杭州约有700辆已经完成“油改气”,一辆车平均一天可省下50多元油钱。 

  “很多人对‘油改气’有误解,认为‘油改气’之后就完全烧气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杭州目前惟一一家经营“油改气”项目的杭州绿能燃气开发应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东告诉记者,目前杭州市场上推广的“油改气”项目,其实是汽油和石油液化气混用。在起步阶段或动力不足时,系统会自动燃烧汽油;在匀速或低速行驶时,则燃烧石油液化气。而且,改装起来也非常简单。 

  但是,张晓东向记者坦言,“油改气”在杭州推广得并不顺利。一辆车的改装成本至少8000元,如果是出租车的话,一年左右时间就可收回成本。但如果是家庭轿车,恐怕10年都难收回。相对于改装成本而言,更主要原因恐怕还是石油液化气加气站点过少。目前杭州的加气站仅有3座,加气非常不便。“杭州的地价这么贵,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根本无力承担建设加气站的费用。”张晓东告诉记者,在这方面上海的做法值得借鉴。上海政府为了扶持“油改气”,规定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加油站必须设立加气点,这样加气点过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尽管目前的各类新动力车型身陷困境,但业内人士还是对前景持十分乐观的态度。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海洋告诉记者,2000年普瑞斯在美国的销量仅为5000辆,2005年销量却超过了10万辆。随着节能环保等消费意识的提高以及政府扶持政策逐步到位,中国车市迟早会迎来新动力车型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