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2011商用车关键词解读:国际化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12-03-01
  国际化,是2011年商用车行业各项报道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在宏观调控的2011年,争取国际伙伴、开创国际市场成为各商用车企战略谋划的重点,而批量的海外大单、不断扩张的海外基地、积极拓展的全球化合作,则成为众商用车企业迈向国际化之路的最显著表现。 

  国际化之一:出口大单不断 

  2011年,是中国经济环境最为复杂的一年。“降”,成为这一年的经济主旋律。银根紧缩、信贷降温、股市低迷……一系列的经济因素无不在影响着与国民经济关系最为紧密的商用车行业。然而,与国内“降声一片”的市场相比,2011年中国商用车的海外销量却是可圈可点。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商用车累计出口338216辆,同比增长29.12%。其中,货车出口量达259140辆,同比增长27.06%;客车出口量累计达43950辆,同比累计增长55.84%;半挂牵引车累计出口23478辆,同比增长18.19%。 

  同时,据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统计,2011年中国50家客车企业中共有35家涉及出口,共计出口各类客车29117辆,出口金额90.55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2.15%和50.15%,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11年商用车行业的出口大单可谓不胜枚举。卡车方面,一季度,中国重汽与尼日利亚一家非洲最大的企业集团成功签下1500辆的出口订单;华菱重卡连续获得印尼150辆和400辆矿山自卸车订单;500辆东风轻卡即将出口委内瑞拉;2000辆风骏皮卡进军欧盟出口意大利;300辆一汽通用解放轻卡出口俄罗斯。 

  客车方面,申沃纯电动客车拿下北美500辆大单;8月份,中大客车先后与两家非洲客户签订120辆豪华旅游客车的批量订单;9月,上海申龙向泰国出口300辆客车,出口泰国客车总量达到2500辆;1300辆厦门金龙海狮出口埃及市及,成为近两年来国内轻客出口最大一单…… 

  在众多海外订单中,堪称2011年最大一单的,非安凯出口沙特3000辆校车的订单莫属。2011年8月15日,安凯客车出口沙特首批校车发车启运。3000辆的出口量,1.52亿美元(合人民币9.9亿元)的合同总金额,创下了中国客车出口的多项第一:2011年整个中国客车出口的第一大单;中国校车出口的最大订单;中国向沙特出口的最大一笔客车订单。 

  除了继续保持原有的强势出口区域外,2011年中国商用车企在开发其他地区市场方面也有所建树。尤其在发达国家市场,多家中国商用车企的产品顺利获得了欧美地区的认证资格,如大金龙礼宾车通过欧盟CE认证和德国TUV认证、华菱重卡顺利通过欧盟认证资格复审、锡柴CA6DM2发动机通过欧盟欧Ⅳ认证等。这意味着国内商用车企业已经具备走向发达国家市场的资质,并已成功打开通往发达国家的大门。 

  国际化之二:海外建厂动作频频 

  产品出口只是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当产品在国外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后,建设海外基地便成为商用车企深耕国际市场的必然之举。 

  这其中,福田汽车可谓是急先锋。2011年5月,福田汽车在印度孟买签订投资意向书之后,同年10月,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在印度设立汽车制造子公司的议案。根据公告,福田汽车印度制造有限公司规划投资总额高达3.87亿美元(约185亿卢比、24.71亿元人民币),新公司产能建设目标为双班设计综合产能为一期9.6万辆/年,二期12万辆/年;工厂预计将于2013年7月竣工投产。据悉,印度工厂只是该公司的探路石,根据福田2020规划,福田汽车将陆续在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印尼等全球二级市场重点国家分别建设一座年产10万辆的工厂,预计到2015年,五大海外工厂将全部建成,形成完善的海外生产制造中心。目前,福田俄罗斯建厂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当中,据俄罗斯捷尔任斯克市市长维克多 索平在透露,北汽福田已确定在捷尔任斯克市区建立汽车制造厂,预计项目将分为2个阶段实施,首先是组织生产重型货车,之后为轻型货车。 
客车方面,2011年11月,比亚迪与阿根廷工业部签署协议,计划在阿根廷投资建厂生产电动公交车及锂电池;2011年12月,中大集团与美国Zonda USA就合作生产新能源客车以及开拓美国客车市场等事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设立销售公司等形式也成为商用车企深入海外市场的重大举措。2011年,东风汽车提出在南非建立首家海外市场落地营销公司,按照规划,在实现落地营销后,东风汽车将派遣自己的营销团队直接面对南非当地市场,与南非合作方共同研发适应当地需求的细化车型。 

  由此可见,中国的商用车企正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逐步扩大全球商用车市场的版图,使其国际化道路走得更加坚实。 

  国际化之三:合资合作迈出新步伐 

  2011年最受业界关注的一场“跨国婚礼”,莫过于福田与戴姆勒的“联姻”。历经九年,双方终于在2011年12月取得营业执照,并计划于2012年2月举行合资公司揭牌仪式。 

  根据协议,福田汽车和戴姆勒将首先在北京设立股比50:50的中重卡合资公司,继而分阶段在全球设立合资公司。北京将作为双方全球合作业务的运营中心,即为双方全球合作业务的管理决策、研发、生产、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等中心。新的中重卡合资公司将生产福田欧曼品牌中重卡产品和戴姆勒许可的排放标准和动力分别达到欧V和460马力的OM457重卡发动机。福田与戴姆勒的合作,打破了传统的合资模式,开创了国内商用车企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的先河。 

  2011年4月,作为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变速器制造商,陕西法士特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卡特彼勒,在西安签订合资合同。双方共同合资成立西安双特智能传动有限公司(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51%、法士特集团公司4%、卡特彼勒公司45%),面向国内外液力自动变速器市场,研发、生产全系列公路商用车辆重型液力自动变速器(AT)和其他出口零部件。二者成立的合资公司可谓是成效最快的一家合资企业——在签订合作协议数日后的上海车展上,法士特与卡特彼勒便合作推出了新品CX28以及CX31液力自动变速器。 

  在俄罗斯,2011年7月,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AMS集团签署协议,成立合资汽车制造企业BAW罗斯汽车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合资公司总投资为1.76亿美元,其中北汽集团所属北汽有限、北汽国贸和BMC的股本比例分别为42%、8%和50%,规划年生产能力为6万辆商用车,产品涵盖轻型载货车和中重型载货车,将全部以北汽的BAW品牌在俄罗斯市场销售。 

  俄罗斯一直是中国商用车企十分关注的海外市场。但自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后,俄罗斯就单方面采取了各种关税与非关税政策限制,使得这个市场成为可望不可及的一块大“蛋糕”。如今,俄罗斯政府重新审视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出台了新的政策措施,为国内商用车企开拓俄罗斯市场创造了新的机会。此次北汽与AMS集团成立的这家合资公司,便是继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汽车集团在俄罗斯成立的首家合资公司。 

  结束语 

  除了订单的增长、海外基地的扩大、与跨国巨头的深入合作之外,2011年还有更多的事件展现出中国商用车企的国际化风采。这一年,国内多家商用车企业通过了欧盟、北美等发达地区的整车认证;客车、卡车等各种车型开始批量驶往发达国家,如大金龙向地处欧盟的ARRIVA马耳他公司交付172辆客车、上海申沃拿下北美500辆纯电动客车的大单等;中国商用车企正成为全球各类车展上的常客……无论是量的增长,还是质的深入,都显示出中国商用车企进军国际市场的雄心壮志,也为未来世界的商用车产业格局增加了更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