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中国重汽开拓客车事业只是时间问题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9-10-19
  重汽要重新开拓客车事业,并且还不排除与MAN在客车上进行合作?据有关媒体报道,2009年10月13日,重汽总裁蔡东在出席有关与MAN合作的新闻发布会时,曾不经意的表态:“重汽一点儿都不排除与MAN在客车上合作。”引来了外界对重汽重拾客车生产的种种猜想:重汽真的要开始在客车上大力开拓了?那他们什么时候将与MAN开展客车业务合作呢?在被优势企业划分清晰的客车市场,重汽又将如何开辟自己的生存空间呢?

  为此,2009年10月14日,中国客车网记者采访了中国重汽一内部人士,询问重汽客车项目的相关情况。在谈到重汽是不是将要和MAN合作开拓客车生产的问题时,该内部人士表示:“对于重汽来说,卡车是主业,但是当主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重汽会考虑开拓相关业务。而且重汽一直都有客车项目,将来不论是不是与MAN合作,重汽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开拓客车业务。”,而对于大家比较关注的重汽是否已经拟定下一阶段如何开拓客车业务的规划时,该内部人士表示,目前他没有相关信息可以透露。

  虽然,对于重汽是否已经要大力重振客车业务我们还没有确切的信息,但是根据之前的一些媒体报道,我们却可以看出,重汽其实一直都在客车项目上“情缘未了”。

  重汽是国内最早生产客车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把精力主要放在了重型卡车上,因此客车发展不是很快。目前重汽旗下有一家客车公司,即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济南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的前身是济南客车厂,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重汽入股重新组建而成,并于1999年7月正式运营,不过产量一直不是很大。但是每个大型的卡车企业都会积极开展自己的客车业务,这是商用车技术的接近性使然,也是卡车企业积极向商用车全系列发展的一个趋势,中国重汽也不例外。

  2003年,中国重汽曾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客车发展问题。并在2003年4月份,成立了中国重汽客车事业部,主要承担客车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走以新产品占领市场的道路。客车事业部成立后,与客车公司相互配合,解放思想,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和市场开拓力度,在稳步拓展的同时,成功地推出了伊思特龙系列车型,这在中国重汽客车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伊思特龙系列客车开发成功,也实现了中国重汽客车由以生产公交车为主,转向发展中高档城市旅游车的战略目标。

  2005年6月30日,中国重汽客车事业部又推出了中国重汽第一部超低地板、全承载桁架式底架、六气囊空气悬挂的城市公交纯电动客车底盘。底盘的结构达到了国内城市公交客车底盘的最高水平。

  2007年,中国重汽在香港上市。2008年年底,中国重汽就成立了上市公司的客车事业部。接着在2009年3月,重汽一高层曾对媒体表示,“中国重汽国内目标主要瞄准相关产业,重组集中在客车整车企业和工程机械,最快的客车整车企业重组项目二季度末就将揭晓。”该高层的言论还在一段时期内引发了人们对重汽客车重组对象的猜测。而这也从侧面显示了业界对重汽在客车行业“一举一动”的关注。
 
  对于重汽来说,大家的普遍观点是:有一天,重汽肯定会在客车项目上大力开拓,因为重汽无论从资金还是技术上来讲,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客车项目的发展,对于重汽来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就像重汽的这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客车网记者的:“我们重汽有自己的底盘、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关键部位,这些只要稍加改造就可运用到客车上,这对于我们今后开展客车生产也是很大的优势。”

  这话一点也不假。从世界范围内看,生产重型卡车的巨头一般也是客车生产的巨头。比如德国MAN和斯堪尼亚,两者虽然是世界卡车行业的巨头,但是两者在客车项目上也是世界范围内的领头羊。我们国内的不少客车企业引进技术都是与这两家企业合作。对于中国重汽来说,此次与MAN虽然只是在卡车业务上的合作,但是汽车技术的相通、相融也会让中国重汽在客车生产技术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所以,重汽在未来大力开拓生产客车是很自然的事。

  不过对于重汽在客车项目上的未来发展,也有业内人士给予担忧。一些业内人士告诉中国客车网记者,虽然重汽开拓客车业务,在制造和技术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但是这不是市场优势的充分条件。目前的国内客车市场已经基本上被少数强势企业划分完毕,对于重汽来说,如何突破重围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会比较难。另外,卡车和客车在营销方面不同,这也是重汽开拓客车业务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就目前记者了解的情况,中国重汽在客车上的产品主要是公交客车和旅游客车。其中,公交版主打的是低地板的AMT自动挡车型,旅游版主打伊思特龙系列,这种客车前脸采用不对称式大曲面玻璃,司机视线无盲区,外型新颖流畅。除了整车外,重汽的客车底盘也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各种12m客车底盘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具有相当优势,据了解C12电车底盘仅在北京就有500多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