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汽车业壮大:自主品牌走出国门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5-12-17
  弹指一挥间,中国加入WTO已是四载春秋。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车价一路走低,车型层出不穷,可谓入世四周年给中国汽车业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  

  2002年1月12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夏利全线降价3000-2.3万元;羚羊SC7101、富康“新浪潮”、赛欧也纷纷打出了至少8000元的降价幅度。这一天意味着,入世前关于中国市场轿车价格与国际接轨的预言,终于兑现为经济型轿车价格的全面跳水。不仅国产车,进口车市也在入市后迅速跌入低谷,不少进口豪车打出了“10万元”的降价单位,一辆奔驰600更曾经降价110万元,让人大跌眼镜。  

  到2005年,不仅微型、小型、中型各级别轿车的价格基本已经与世界主要市场接轨,在2005年下半年丰田锐志的低价“鲇鱼效应”下,国内中高级轿车价格也开始崩盘,令整体车市的价格区间进一步下移。不仅如此,让不少“洋车”拥趸欣喜的是,进口车的价格继续步步下滑。日产西玛年初上市时定价90万元,目前的售价已经只有70万元,只相当于国产宝马530i的价格。奔驰SLK已跌至64万元,相比年前最高72万元的报价,降幅高达8万元。  

  入世前,中国消费者能在国内买到的汽车不但品种有限、都是国外十几年前的老东西,价格还高得离谱。被统称为“老三样”的桑塔纳、捷达和富康是当时车市的最大亮点。这几款车型让中国消费者颇感“审美疲劳”,却又苦无选择余地。相关统计显示,2001年,中国乘用车型不过36种,到了2004年,市场上的主流乘用车品牌已达103多种,若算上每个车型下属的各种排量、配置的细分车型,总数不下四五百种。2005年,各种新车型更是扎堆儿上市,2005年全年预计上市新车将达到创纪录的75款,仅2005年上半年,上市新车型就已经达到50款以上。  

  入世前,上海通用在成立的第一年卖了不到2万辆的别克,就赚了6亿元的利润,这大大刺激了那些还没有来到中国的国际汽车巨头。随着关税骤降,国际汽车巨头似乎看到了中国车市的潜在能量。到2004年底,随着北京奔驰新工厂的第一根桩基的入土,世界6+3的汽车业巨头们已经全部以合资合作的形式来到中国。  

  就在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宝马等跨国巨头在中国汽车市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同时,奇瑞、吉利等“草根企业”异军突起,打拼出民族品牌的新路,并日渐站稳脚跟。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统计显示,2005年前8个月,包括奇瑞、吉利、天津夏利等在内,国内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去年的10.5%提高到目前的26.35%,提升了约16%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一些民族品牌,如长城、吉利、奇瑞、比亚迪、陆风等甚至已经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