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手机汽配人

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遭遇挑战

作者: 汽配人网 发表于: 2006-07-19
  与世界前100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相比,中国“零部件百强”的销售收入与之相差10倍以上 

  日前,一份“2005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排行榜出炉。 

  据评选者声称,他们当初评选“零部件百强”的初衷,是为了提高知名企业的品牌认知度,促进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战略重组。然而,经过两届评选后,他们发现,现实离他们的愿望还有很远的距离。 

  《财经时报》记者采访发现,正如评选者所言,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远非如这份榜单上显示的那么“强大”。大部分本土企业不仅“贫血”、“缺氧”,尤为令人担心的,是缺少“造血”的机能。 

   “胖”而不壮 

  这份排行榜是由两家权威机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一起评选并发布的。协会理事长蒋雷介绍,他们此次排序的惟一依据,是企业的销售收入一项指标。 

  令评选专家们苦恼的是,他们无法把国外企业在评选时常用的一些指标列进来,如利润、社会贡献度、社会责任等。 

  比如,如果以利润计,很多企业将被扫出此榜单。原因是,很多上榜企业的销售额看上去很高,却几乎没有利润,不少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 

  至于另外几项指标,评选者也没有考虑列进去,因为“中国企业离这些还很远”。 

  据介绍,今年的评选,除了本土企业和合资企业外,首次将外商独资企业纳入了排名范围。将合资和独资企业两项相加,外资企业占据了“百强”中的54席。这使得人们有了新的发现:外资企业已占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半壁江山。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宁吾认为,外资企业占据中国零部件业的主流地位,表明本土企业遭遇到极大的竞争挑战。本土企业大而不强、“胖”而不壮的现实,将进一步拉大中外企业间的差距。 

  本土零部件企业真的很大吗?对比全球零部件企业前五名与中国零部件企业前五名,很难让人得出肯定的结论。以2005年的销售收入为例,世界第一的博世公司为497.59亿美元,中国“零部件百强”排序首名万向集团为252.1488亿人民币。 

  据不完全统计,与世界前100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相比,中国“零部件百强”的销售收入与之相差10倍以上。而且,除了普遍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外,随着主机厂年年压低采购成本,企业的盈利空间日渐缩小,生存环境恶劣。 

  “粮草”之忧 

  南方一家零部件公司在“百强”名单上赫然有名。《财经时报》记者采访该公司老总,却得知他正在发愁。其主要客户是家中外合资企业,即将上马自己的同类产品配套厂。此事直接威胁到这家零部件公司的生存前景。